新聞稿                                                                                                                                                                                              2009年5月19日

 

逾八成本地青少年熱愛祖國

願以理性開放態度全面瞭解國家

突破機構義工群體「青年研究網絡小組」進行之「國民教育與青少年愛國態度」研究發現,逾八成本地青少年熱愛祖國,願以理性開放態度全面瞭解國家,但僅一成受訪者指學校有教授中國政治理念的知識。「突破」建議學校之國民教育,除歷史與文化,亦應著重視政治、公民權利和經濟體系等方面,同時採用開放對話形式,讓青少年有主動認識和思考的機會。


研究方法:
研究於2008年12月以普查問卷方式,抽樣訪問全港12間中學的中四至中七學生,收回1,680份問卷,其中有1,022份有效問卷,佔總數的60.8%,樣本標準誤差3.1%。受訪樣本當中,男性佔32.7%,女性佔67.3%,年齡主要介乎15-18歲,佔91.0%,受訪者主要在香港出生(81.8%),其次為內地(16.5%)。


研究主要發現:
一、 青少年熱愛祖國
數據顯示,逾八成(80.8%)受訪者認同「使中國強大是我們的責任,但要考慮做法是否合理」;82.0%受訪者認為「作為國民,我應該主動並客觀地認識中國的優點與缺點」,顯示香港青少年普遍具有愛國觀念,並願以理性態度認識和關心祖國,履行國民責任。

二、國民教育欠全面
研究又發現,約三成半(34.7%)受訪者表示老師經常提及有關「中國人的一些共同價值(如:忠孝、禮義廉恥、仁義等)」,但僅一成(9.7%)表示老師經常提及有關「中國政府的政治理想、理念和政府架構 (如:人大制度、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專政等)的課題」﹔反映學校只偏重某些國民教育的課題,學校的國民教育偏頗,未能滿足青少年希望全面和客觀認識祖國之期望。
39_VOA
研究發現,逾八成本地青少年熱愛祖國,願以理性開放態度全面瞭解國家。
( 圖片來源:VOA )
三、國民教育開放助青年理性愛國
此外,老師對於各個課題能持開放討論的態度,鼓勵學生表達意見,青少年則愈能以公正和客觀的態度對待中國的議題,並願意對國家政府或政策提出意見,這相關尤以政治方面的討論為明顯。可見開放及對話式的國民教育,對培育青少年對國家具客觀理性的公民意識十分重要。

四、國民教育應重視對話和全面探究
「青年研究網絡小組」主席林俊杰指出,國民教育之內容,應均衡地涵蓋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及山河大地五方面,讓青少年客觀及全面地認識祖國,思考相關議題,從而培養對祖國的整全理解及具體認同。

突破機構事工研究及發展部經理陳競存指出,現時的所謂愛國教育,大多流於單向灌輸形式,只強調國家之強大,缺乏讓年青人理性思辯和參與的空間,無助於培養理性和積極的愛國思想。是次研究顯示開放式的國民教育,方能培養青少年理性積極的愛國態度。因此,國民教育應提供對話機會,讓青少年有發現知識和表達想法的空間,建議當局除升旗和國歌之類的形式教育外,應多舉辦國情研討相關的青年論壇,提供認識和探討祖國國情的討論平台,為他們履行公民責任奠定基礎,並藉著認識和參與的過程,建立對國家的歸屬感,從而認同自己的國民身份。

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