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09年8月12日
青年找工作 賺錢之餘應關心社會意義
多發掘更多自己與社區的關係
我們不難聽到,香港青年人重視讀書,是為了找一份能賺錢的「好工」。傳媒在報導大學畢業生找工作時,也不乏以薪酬指標去斷定其職業的成就,此意識傳遞下青少年縱然意識到工作與社會發展的關係,但卻輕視職業發展與公民參與。
突破機構事工研究及發展部進行的「青少年職業發展與公民參與」研究顯示,雖然超過九成的青年積極準備進入職場,也有超過七成青年認為工作意義不只於賺錢,然而;卻有近七成青年沒有參與社會機構的義工服務,對公民參與不願長遠付出。「突破」建議,青少年除了要認清未來的職業路向,同時亦要認識公民參與的重要性,及職業作為公共事務參與的意義。
是次研究於2008年10月30日至2009年5月14日期間,以電話訪問形式進行,抽樣訪問全港15至29歲青少年,最後成功訪問914人,樣本標準誤差3.2%。受訪樣本中,男性佔50.9%,女性佔49.1%。受訪者年齡主要集中於15-19歲,佔52.4%;20-29歲佔47.5%。受訪者生於香港佔83.1%,內地佔15.4%。
研究主要發現:
青年積極準備進入職場
超過九成青年有積極準備進入職場的態度。92.9%的人同意「你需要為自己想做既工作計劃一下」。接近七成人(68.2%)同意「你已經決定佐將來要做乜野工作」。九成多人(93.8%)認為「你有興趣搜集適合自己工作既資料」。
青年工作並非只為賺錢
數字顯示,青年關心工作性質、工作與自己的性向及社會發展的關係,而不會只顧賺錢。86.7%的人不同意「只要賺到錢,你唔介意份工係乜野性質」。78.2%的人不同意,「除咗薪金待遇之外,你就不太關心工作同整個社會發展既關係」。
突破機構事工研究及發展部進行的「青少年職業發展與公民參與」研究顯示,雖然超過九成的青年積極準備進入職場,也有超過七成青年認為工作意義不只於賺錢,然而;卻有近七成青年沒有參與社會機構的義工服務,對公民參與不願長遠付出。「突破」建議,青少年除了要認清未來的職業路向,同時亦要認識公民參與的重要性,及職業作為公共事務參與的意義。
是次研究於2008年10月30日至2009年5月14日期間,以電話訪問形式進行,抽樣訪問全港15至29歲青少年,最後成功訪問914人,樣本標準誤差3.2%。受訪樣本中,男性佔50.9%,女性佔49.1%。受訪者年齡主要集中於15-19歲,佔52.4%;20-29歲佔47.5%。受訪者生於香港佔83.1%,內地佔15.4%。
研究主要發現:
青年積極準備進入職場
超過九成青年有積極準備進入職場的態度。92.9%的人同意「你需要為自己想做既工作計劃一下」。接近七成人(68.2%)同意「你已經決定佐將來要做乜野工作」。九成多人(93.8%)認為「你有興趣搜集適合自己工作既資料」。
青年工作並非只為賺錢
數字顯示,青年關心工作性質、工作與自己的性向及社會發展的關係,而不會只顧賺錢。86.7%的人不同意「只要賺到錢,你唔介意份工係乜野性質」。78.2%的人不同意,「除咗薪金待遇之外,你就不太關心工作同整個社會發展既關係」。
青年較少參與義工服務
數字顯示,青年參與公共事務最多的領域,主要是:作出利他行為(如不會濫用公共設施或實踐公德)(1.9)和瞭解公共事務(1.85)。然而,只要參與行動涉及建制或需要更長遠付出,參與比率顯著下降,如:參與建制(1.43)、向建制或權威表達意見(1.26)和參與社區活動或義工服務(1.26)(以2分為滿分,1分代表從未參加過)。有關義工服務方面,有接近七成人(69.8%)表示,過去一年的每星期,都不會花時間於義工服務,近八成人(78.1%)表示過去一年沒有參與機構活動。
在學青年較願意表達意見
同時,數字顯示,正在讀書的青年比正在就業的青年較願意向建制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投稿至各傳媒、或向有關組織等表達自己意見。
應鼓勵青年發掘自己與社區的關係
突破機構研究幹事彭慶東認為,青年人積極準備進入職場的態度,以及關心工作性質、工作與自己的性向及社會發展的關係,是十分值得欣賞。然而,目前社會對青年人投身職場的關注點只著重個人利益和發展,而且將關注和參與公共事務放在對立面,即使青年人即使願意關心工作和整個社會發展的關係,使得青年人對公民參與,特別是一些更多和更長遠時間付出的事務,就如義工服務等,參與比率大幅減少。我們更發現青年離開校園後,參與建制的比率亦較在學青年為少,使得青年無法將其專業在公共領域有所貢獻。
突破機構建議,社會及學校應鼓勵學生自我發掘更多自己與社區的關係,並鼓勵他們自發作出行動,培養他們建立社會關懷的觸角,使年青人才能藉不同的專業訓練及材能,在投入職場的同時,也願意作出更多的社會參與。
數字顯示,青年參與公共事務最多的領域,主要是:作出利他行為(如不會濫用公共設施或實踐公德)(1.9)和瞭解公共事務(1.85)。然而,只要參與行動涉及建制或需要更長遠付出,參與比率顯著下降,如:參與建制(1.43)、向建制或權威表達意見(1.26)和參與社區活動或義工服務(1.26)(以2分為滿分,1分代表從未參加過)。有關義工服務方面,有接近七成人(69.8%)表示,過去一年的每星期,都不會花時間於義工服務,近八成人(78.1%)表示過去一年沒有參與機構活動。
在學青年較願意表達意見
同時,數字顯示,正在讀書的青年比正在就業的青年較願意向建制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投稿至各傳媒、或向有關組織等表達自己意見。
應鼓勵青年發掘自己與社區的關係
突破機構研究幹事彭慶東認為,青年人積極準備進入職場的態度,以及關心工作性質、工作與自己的性向及社會發展的關係,是十分值得欣賞。然而,目前社會對青年人投身職場的關注點只著重個人利益和發展,而且將關注和參與公共事務放在對立面,即使青年人即使願意關心工作和整個社會發展的關係,使得青年人對公民參與,特別是一些更多和更長遠時間付出的事務,就如義工服務等,參與比率大幅減少。我們更發現青年離開校園後,參與建制的比率亦較在學青年為少,使得青年無法將其專業在公共領域有所貢獻。
突破機構建議,社會及學校應鼓勵學生自我發掘更多自己與社區的關係,並鼓勵他們自發作出行動,培養他們建立社會關懷的觸角,使年青人才能藉不同的專業訓練及材能,在投入職場的同時,也願意作出更多的社會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