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 主頁
  • 關於我們
  • 突破最新研究
  • 菁研工作小組
  • 搜尋引擎
  • 聯絡我們
  • Search

檔案整理者突破義工組
提交日期
發佈日期1/1999
研究名稱單親兒童家庭及學校適應調查
調查、委託機構香港青年協會、紅磡青年綜合服務中心
抽樣方法非隨機抽樣
調查方法個人訪問
訪問對象8-13 歲居住紅磡區內單親兒童
樣本數量25
主要數字、結果撮要

~ 兒童在父母分離前後對家庭的感覺方面,離異前因經常爭執使家無寧日而感到不開心;父母離異後兒童反而覺得家庭比以前寧靜,不再害怕被人打,較喜歡現時生活環境。

~ 家人關係:受訪兒童在父母離異前後之關係上,父母離婚前較喜歡母親多於父親。父母離婚後,兒童與同住家長的關係沒有明顯改變。與非同住家長相處則苦樂參半,有兒童表示在接觸過程中感到不開心,甚至不想接觸非同住家長。相反,亦有兒童期望見到非同住家長但無法成功聯絡。單親兒童在父母離異後與兄弟姊妹的關係好了,彼此懂得傾訴心事及共同解決問題。

~ 生活適應:承擔家務方面,多數兒童表示樂於做家務,並覺得這是應該承擔的家庭責任,認為可減輕家長的負擔。零用錢運用方面,多數兒童所得的零用錢比父母離異前沒有分別或減少了,但他們仍感滿意,能體諒家長在經濟上面對的困境。

~ 單親兒童對父母復合的態度上,贊成與反對的兒童數目相若。贊成的原因是希望一家團聚,減少以往的爭吵,繼續開心生活。反對的原因是不願再見到父母爭吵的場面出現,亦害怕再次被打。另外,多數受訪兒童反對家長(同住的一位)再婚,一方面害怕被家長遺棄,又怕新的父或母對待家長不好。

~ 表達家庭身份方面:在25位兒童中,會說出父母已分開的真相者有9位,其餘都是在父親或母親(多是同住的一位)的教導下,或自行說出別的因由去隱瞞真相。學校老師知悉單親兒童家庭身份的方式上,多數是由家長主動告知的。其次是兒童主動告知,亦只會向他們認為值得信任及稔熟的老師坦白表達。

~ 與師長及同學相處的情況:當老師知悉兒童的父母離異後,不少兒童覺得老師較以前關心他們,而兒童亦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及鼓勵。兒童在父母的叮囑下及害怕被同學取笑下而不想同學知道其家庭真相。另有一半受訪兒童表示同學知道後,在相處上和以前無異。但有近一半受訪兒童表示在家中遇到困難或問題時不願與老師及同學傾談。
有關建議

~ 設立「離異家庭綜合輔導服務計劃」(婚姻調解及離婚家庭輔導服務),加強對單親兒童的支援。

~ 建立機制搜集學生家庭狀況及執行「班際輔導」。

~ 建立一套「兒童可參與」的離婚法律,加強對兒童的尊重。

~ 建立父母共同擁有的撫養權,改善單親兒童的生活質素。

~ 根據兒童意願,訂定探視權。
資料來源研究報告
關注課題自我成長與發展
關鍵字父母離異、單親家庭、家庭暴力、家庭關係、承擔家務、學校、朋輩相處

Post navigation

←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
Copyright © 2025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Powered by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