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23 年 5 月 12 日

 

6成受訪青年因前路而放棄快樂  近6成扭曲自己「扮開心」
開放面對情緒有助青少年成長發展

source: iStock/IONs
當青少年受壓,可能會經歷情緒低落,未必能在短時間內回復。然而,講求效率的社會視負面情緒為問題,催迫大家盡快擺脫、回復心情。在傷心失落時強迫自己樂觀面對,又會否弄巧反拙?突破機構於2021年10至12月期間進行「青少年正負面情緒與自尊感」研究,結果發現5成青少年生活感壓力,壓力愈大者愈感痛苦及低自尊感。青少年傾向不會開放面對情緒,然而開放面對情緒有助提升自尊感,亦增加抗逆力對自尊感的影響力。是次研究於港九新界、在街頭訪問10-29歲青少年,成功收回506份問卷。受訪男性為44%、女性則為56%,平均年齡18.6歲。


研究主要發現:
一、 逾5成青少年感生活壓力大  愈感壓力愈活得痛苦、自尊愈低

個人心情方面,以10分為滿分,青少年的開心指數為5.9分,痛苦指數為4.8分。51.5%青少年認為個人生活充滿壓力,前路不明。另一方面,青少年自尊感平均分有2.8分(4分滿分)。透過相關度分析,結果發現青少年愈感到生活壓力大,愈覺得自己痛苦,自尊感亦愈低。
二、 6成放棄追求快樂      7成拒接納負面情緒     「開放面對情緒」有助提高自尊
研究發現,「開放面對情緒」有助提高青少年的自尊感。「開放面對情緒」包括兩種態度:「容許追求快樂」及「接納負面情緒」。研究發現青少年傾向未能「開放面對情緒」:60.5%會為生活放棄做自己覺得開心的事,反映青少年傾向不易開放自己追求快樂;而74.1%表示在不開心時會催迫自己回復心情,59.7%更表示為免被人覺得自己有問題,即使情緒低落亦會裝作開朗,可見青少年傾向拒絕接納負面情緒。透過相關度分析,結果發現青少年愈能夠「開放面對情緒」,自尊感亦愈高。

研究亦發現情緒觀念與「開放面對情緒」相關。49%青少年認為只要不理會負面情緒,就會慢慢「無嘢」,42.9%則同意「向人表達自己有負面情緒會令人以為我有問題」。透過相關度分析,結果發現青少年愈抱有以上的情緒觀念,愈不會「開放面對情緒」。

三、提升抗逆力面對壓力    同時需要「開放面對情緒」
社會普遍提倡以提升抗逆力去處理壓力困境,研究發現青少年抗逆力平均分達2.9(4分滿分)。根據線性迴歸分析,抗逆力及「開放面對情緒」均有效提高青少年自尊感;同時,研究進一步發現「開放面對情緒」的出現有助增加抗逆力對自尊感的影響力。可見,當青少年在困境壓力下,提升抗逆力的同時,亦需要建立「開放面對情緒」的態度:做自己覺得開心的事、學習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這樣有助建立自尊感。

Source: freepik
青少年正負面情緒與自尊感(突破,2023)
Source: https://macnamara.ca/

總結

突破機構事工研究及發展部研究幹事林俊杰認為,社會講求效率和競爭,當青少年在生活裡感到壓力、痛苦時,他們傾向認為自己有問題,比不上別人,因此又催迫自己要變得積極,變相增加壓力,令他們更感痛苦,陷入惡性循環。青少年處於建立自我的階段,自尊感是重要課題。青少年理應適時容許自己做自己覺得開心的事;在受壓或感焦慮的時候,則學習接納自己的感受和負面情緒。那麼,即使他們在困境中,仍可感到自在,對自己有自信。


《點解學校無教過情緒科》作者、執業臨床心理學家崖柏認為,青少年其實與很多成年人一樣,都可能對情緒有一些誤解,例如認為只要忽略與逃避負面情緒,它就會消失;又或是必須強逼自己快樂。這反映了社會對情緒教育的不足。希望是次研究能讓社會各界撥更多資源,讓青年人認識以及學習調節情緒。




註:詳細分析結果請參閱研究報告 

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