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10年6月10日
青年公民意識提升 參與推動保育行動
政府應尊重並聆聽青年聲音
近年香港發生的保育運動,從保留喜帖街、天星及皇后碼頭、到反高鐵及保衛菜園村等,愈來愈多青少年積極參與其中。究竟是什麼原因令他們走出來呢?青少年對城市及文化保育的看法是怎樣的呢? 突破機構一項研究顯示,隨著公民教育與通識教育的發展,青少年「公民意識」日增,成為他們參與保育行動的最主要因素﹔政府應該學習尊重並聆聽青少年的意見,以免引發更多的抗爭與及對政府的不信任。
由突破機構事工研究及發展部領導的【青年研究網絡】(YRN)工作小組剛完成了一項「香港青少年關心和參與保育行動研究」。結果發現,本港青少年普遍具頗強的公民意識,而公民意識與保育行動間則具有強烈的關係。是次研究於2010年4至5月以問卷形式進行,對象為全港大專院校學生,成功收回654份為有效問卷,回應率為93.4%,問卷以滾雪球抽樣方式進行訪問。年齡主要集中於18-22歲(87.2%)。
研究主要發現:
一、 青少年的保育行動及態度
青少年抱持正面保育態度
研究顯示,青少年的「保育態度」得分普遍為高,平均分為4.04分(平均5分為滿分,1分為最低)。數據顯示,青少年抱持正面保育態度,重視歷史文化價值。受訪者普遍認為「香港獨有文化應該得到保留」平均分為4.16分;「市民應該有權決定香港城市將來的發展」,平均分為4.12分,「政府在城市發展時應考慮歷史及文化保育」平均分為4.08。
青少年保育行動差異頗大
雖然青少年對「保育態度」抱持正面態度,但在「保育行動」上卻較少參與。在以4分為滿分,0分為最低的「保育行動」項目中,平均分只有1.10分,顯示青少年較少以具體行動,包括關注保育、討論、參加保育活動等,回應香港保育議題。
同時研究卻發現在保育行動上,存在很大的個別差異。超過五成受訪者表示,他們幾近沒有具體保育行動;但卻有約一成九的受訪者,平均分超過2分,顯示他們有較頻密的保育行動,包括透過簽名、遊行、示威、發表文章等,表達他們對現有城市及保育政策的關注及不滿。
二、 影響青少年的保育態度及行動的因素
公民意識影響保育態度及行動
透過相關分析發現,受訪者的「保育態度」與「公民意識」、「反權威傾向」及「地方認同感」均有明顯的正向關係(「地方認同感」中,「歷史文化認同感」與「保育態度」關係較強),表示青少年的「公民意識」、「反權威傾向」及「地方認同感」愈高,「保育態度」亦會愈強。而受訪者的「保育行動」,則與「公民意識」及「歷史文化型」認同感有較強正向關係,顯示「公民意識」及「歷史文化型」認同感愈強,愈傾向有「保育行動」。在上述各項因素當中,「公民意識」乃最主要影響青少年參與保育行動的因素。
媒體影響公民意識及保育行動
研究又發現,從網絡獲取保育資訊的青少年,相對於從電視獲取資訊的青少年,在「公民意識」、「反權威傾向」、「保育態度」及「保育行動」各方都有顯著較高的平均分。
教育背景影響青少年保育行動
從受訪者背景發現,相對於文學系及工商管理系的學生,就讀社會科學院的同學,無論在保育行動和態度,抑或公民意識和對政府的反權威傾向的得分,都高於其他組別。顯示青少年對社會時事及政府制度等的認識愈多,愈具有強烈公民意識及保育行動參與的取向。
由突破機構事工研究及發展部領導的【青年研究網絡】(YRN)工作小組剛完成了一項「香港青少年關心和參與保育行動研究」。結果發現,本港青少年普遍具頗強的公民意識,而公民意識與保育行動間則具有強烈的關係。是次研究於2010年4至5月以問卷形式進行,對象為全港大專院校學生,成功收回654份為有效問卷,回應率為93.4%,問卷以滾雪球抽樣方式進行訪問。年齡主要集中於18-22歲(87.2%)。
研究主要發現:
一、 青少年的保育行動及態度
青少年抱持正面保育態度
研究顯示,青少年的「保育態度」得分普遍為高,平均分為4.04分(平均5分為滿分,1分為最低)。數據顯示,青少年抱持正面保育態度,重視歷史文化價值。受訪者普遍認為「香港獨有文化應該得到保留」平均分為4.16分;「市民應該有權決定香港城市將來的發展」,平均分為4.12分,「政府在城市發展時應考慮歷史及文化保育」平均分為4.08。
青少年保育行動差異頗大
雖然青少年對「保育態度」抱持正面態度,但在「保育行動」上卻較少參與。在以4分為滿分,0分為最低的「保育行動」項目中,平均分只有1.10分,顯示青少年較少以具體行動,包括關注保育、討論、參加保育活動等,回應香港保育議題。
同時研究卻發現在保育行動上,存在很大的個別差異。超過五成受訪者表示,他們幾近沒有具體保育行動;但卻有約一成九的受訪者,平均分超過2分,顯示他們有較頻密的保育行動,包括透過簽名、遊行、示威、發表文章等,表達他們對現有城市及保育政策的關注及不滿。
二、 影響青少年的保育態度及行動的因素
公民意識影響保育態度及行動
透過相關分析發現,受訪者的「保育態度」與「公民意識」、「反權威傾向」及「地方認同感」均有明顯的正向關係(「地方認同感」中,「歷史文化認同感」與「保育態度」關係較強),表示青少年的「公民意識」、「反權威傾向」及「地方認同感」愈高,「保育態度」亦會愈強。而受訪者的「保育行動」,則與「公民意識」及「歷史文化型」認同感有較強正向關係,顯示「公民意識」及「歷史文化型」認同感愈強,愈傾向有「保育行動」。在上述各項因素當中,「公民意識」乃最主要影響青少年參與保育行動的因素。
媒體影響公民意識及保育行動
研究又發現,從網絡獲取保育資訊的青少年,相對於從電視獲取資訊的青少年,在「公民意識」、「反權威傾向」、「保育態度」及「保育行動」各方都有顯著較高的平均分。
教育背景影響青少年保育行動
從受訪者背景發現,相對於文學系及工商管理系的學生,就讀社會科學院的同學,無論在保育行動和態度,抑或公民意識和對政府的反權威傾向的得分,都高於其他組別。顯示青少年對社會時事及政府制度等的認識愈多,愈具有強烈公民意識及保育行動參與的取向。
建議
一、政府應接納青少年參與城市發展
【青年研究網絡】召集人梁仕池指出,是次研究顯示,本港青少年具有強烈的公民意識和保育觀念,對參與社會議題,政策制定及社會發展方向有一定的訴求,當政府政策缺乏對文化與城市保育關注,令他們普遍傾向不信任政府施行政策。青少年公民意識,是驅使他們參與保育行動的主要原因。而從網絡了解保育情況,及就讀社會科學系的受訪者,有較強的公民意識及更多以具體行動回應保育議題,可見網絡與社會參與的密切關係,值得大家關注。
二、政府應開放平台讓青少年表達聲音
突破事工研究發展經理陳競存表示,公民意識對年青人的保育行動,以至於其他社會參與至為重要。隨著公民教育與通識教育的發展,本地青少年的社會參與意識,相信將會越來越高。政府應該學習尊重並聆聽青少年的意見,在建制內要有更為開放的空間及平台,讓年青人在政策制訂上參與;而非建制手段的政治參與和表達,包括各種形式的集會、遊行及示威的表達,作為公民參與的形式之一,亦應被肯定和重視,而不應視之為反政府行為,否則只會引發更多的抗爭與及對政府的不信任。
一、政府應接納青少年參與城市發展
【青年研究網絡】召集人梁仕池指出,是次研究顯示,本港青少年具有強烈的公民意識和保育觀念,對參與社會議題,政策制定及社會發展方向有一定的訴求,當政府政策缺乏對文化與城市保育關注,令他們普遍傾向不信任政府施行政策。青少年公民意識,是驅使他們參與保育行動的主要原因。而從網絡了解保育情況,及就讀社會科學系的受訪者,有較強的公民意識及更多以具體行動回應保育議題,可見網絡與社會參與的密切關係,值得大家關注。
二、政府應開放平台讓青少年表達聲音
突破事工研究發展經理陳競存表示,公民意識對年青人的保育行動,以至於其他社會參與至為重要。隨著公民教育與通識教育的發展,本地青少年的社會參與意識,相信將會越來越高。政府應該學習尊重並聆聽青少年的意見,在建制內要有更為開放的空間及平台,讓年青人在政策制訂上參與;而非建制手段的政治參與和表達,包括各種形式的集會、遊行及示威的表達,作為公民參與的形式之一,亦應被肯定和重視,而不應視之為反政府行為,否則只會引發更多的抗爭與及對政府的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