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 主頁
  • 關於我們
  • 突破最新研究
  • 菁研工作小組
  • 搜尋引擎
  • 聯絡我們
  • Search

檔案整理者突破義工組
提交日期
發佈日期6/2006
研究名稱內地與香港大學生的學業倦怠狀況及其自身因素的關係
調查、委託機構北京大學、香港青年協會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
抽樣方法非隨機抽樣
調查方法自填問卷
訪問對象內地、香港大學生
樣本數量內地大學生:273;香港大學生:368
主要數字、結果撮要

~ 研究目的:了解兩地大學生在學業倦怠度上的差異,探討大學生在應對的靈活上與學業倦怠的關係。

~ 「學業倦怠」是指個體在學業中因長期課業壓力及負荷,或其他個人心理層次上的應激而產生的綜合心理症狀,例如疲勞、衰竭感、對學習產生疏離感及專業自我效能降低等等。

~ 從研究發現,香港大學生的衰竭感和對學業的譏誚態度都高於內地大學生。但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兩者則差異不大。

~ 在描述學生行為上差異方面,研究利用了內控性(其所指是一種知覺,認為成敗禍福是取決於自身因素。)及外控性(其所指是一種知覺,相信成敗禍福是取決於外界因素。)兩種心理學概念。內地大學生的內控性顯著低於香港大學生,但其可控性知覺(知覺自身與其行為所受強化關係上個體差別。)及外控性卻高於香港大學生。因此香港大學生較內地大學生對學業倦怠有更顯著的預測。

~ 兩地大學生在內外控性的差異跟文化差異有關。香港的教育方式較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及獨立性,而內地的教育則重於約束及統一,所以內地大學生更易具有外控特徵。另外,內地大學生也更相信命運、機遇等外部條件。

~ 在應對靈活性方面有三個指標,兩地大學生在認知靈活性(由個體控制力知覺的模式隨情境變化的方差表示)的差異上不顯著,內地學生較香港學生的策略—情境匹配度(個體對情境的認知與所採用的應對模式的結合)低,但內地大學生比香港大學生具有更高的主觀應對有效性。

~ 兩地大學生在應對靈活性的差異跟文化差異有關。香港的教育模式是較為西化,對於生活上的具體情境,會提倡「順其自然」的方式;相反內地大學生接受的是「挫折教育」,對「人定勝天」等社會思想有所祟拜。所以內地大學生傾向把具體的情境評估為可控的。

~ 研究發現學業倦怠各維度與應對靈活性的三個指標之間存在不同方向的相關,首先,應對靈活性的三個指標都能預測學業倦怠。其次,認知靈活性與衰竭感和譏誚態度顯正相關,個體的主觀應對有效性與自我效能也顯正相關。由此證明,應對靈活性的三個指標能有效地對學業倦怠產生預測作用。
有關建議/
資料來源研究報告
關注課題教育
關鍵字學業、倦怠、情緒健康、壓力、情緒、衰竭、學習疲勞

Post navigation

←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
Copyright © 2025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Powered by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