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數字、結果撮要 | ~學生對欺凌的定義較教育局寬廣,主要考慮行為是否帶有惡意,以及受害者的情緒。
~學生將欺凌成因分為欺凌者和受害者因素,兩者在衝突中所佔的比重會影響他們對惡意行為的定性。若後者佔比較重,學生傾向將衝突視為正常社交而非欺凌。
~旁觀者是否了解事情始末、與欺凌者和受害者的關係、是否具能力調解衝突,均影響其介入欺凌的意願。學生亦對應否為受害者提供安慰及協助舉報感到猶豫。
~欺凌者和旁觀者的社交地位高低不同會影響後者是否願意介入欺凌以及其介入的方式。
~若受害者是其朋友,旁觀者會更願意舉報欺凌並關注校方的處理方式,以及陪伴和安慰受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