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 主頁
  • 關於我們
  • 突破最新研究
  • 菁研工作小組
  • 搜尋引擎
  • 聯絡我們
  • Search

檔案整理者歐陽浚煥
提交日期12/08/2024
發佈日期6/2023
研究名稱欺「零」何時 —從旁觀者角度看中學欺凌問題
調查、委託機構MWYO青年辦公室
抽樣方法非隨機抽樣
調查方法焦點小組訪談、深入訪談
訪問對象焦點小組訪談︰中學生;深入訪談︰老師及社工
樣本數量中學生︰26;老師及社工:不詳
主要數字、結果撮要
~學生對欺凌的定義較教育局寬廣,主要考慮行為是否帶有惡意,以及受害者的情緒。
~學生將欺凌成因分為欺凌者和受害者因素,兩者在衝突中所佔的比重會影響他們對惡意行為的定性。若後者佔比較重,學生傾向將衝突視為正常社交而非欺凌。
~旁觀者是否了解事情始末、與欺凌者和受害者的關係、是否具能力調解衝突,均影響其介入欺凌的意願。學生亦對應否為受害者提供安慰及協助舉報感到猶豫。
~欺凌者和旁觀者的社交地位高低不同會影響後者是否願意介入欺凌以及其介入的方式。
~若受害者是其朋友,旁觀者會更願意舉報欺凌並關注校方的處理方式,以及陪伴和安慰受害者。
有關建議
~教授學生基礎心理輔導及衝突調解技巧,助緩解同學間矛盾,給予受害者精神支持
~以「全校參與」理念增強學生抗逆力,減低欺凌所造成的影響
~設立「朋輩支援小組」,以化解衝突、提供情緒輔導及建立友好關係
~規定指定教職員及準老師須接受若干時數的處理欺凌訓練,助他們為學生提供正確支援
~設立青年網絡安全專員,加強學校、警方和社交媒體平台合作
資料來源研究報告
關注課題異常及偏差行為
關鍵字校園欺凌、意識教育、校園文化、旁觀者

Post navigation

←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
Copyright © 2025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Powered by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