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 主頁
  • 關於我們
  • 突破最新研究
  • 菁研工作小組
  • 搜尋引擎
  • 聯絡我們
  • Search

檔案整理者黃子軒
提交日期30/04/2024
發佈日期1/8/2023
研究名稱兒童快樂調查 2023:運動與快樂
調查、委託機構香港小童群益會
抽樣方法非隨機抽樣
調查方法網上及紙本問卷、電話訪問
訪問對象6-17歲的本會會員
樣本數量801
主要數字、結果撮要
~受訪者中有27.3%的受訪兒童達到世衞建議的身體活動標準;根據量表的分類指引,61.8%的受訪兒童屬於「不活躍」或「低度活躍」。兒童每天進行身體活動的時間中位數為:17.1 分鐘的劇烈身體活動、8.6 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及25.7 分鐘步行。
~受訪兒童一週運動時數為3.5小時以下,他們的快樂程度及生活狀況滿意度分別為7.0及6.9;一週運動時數為3.5-7小時,他們的快樂程度及生活狀況滿意度分別為7.3及7.4;一週運動7 小時或以上則分別為7.6及7.8。運動時間越長,兒童快樂程度和生活狀況滿意度越高。
~最多人認為能促使自己維持/增加體能活動及做運動的因素是:「喜歡做運動的感覺」(39.8%)、「需要鍛鍊身體,保持健康」(38.6%)、及「同伴定期一起做運動」(34.8%);而阻礙自己維持/增加體能活動及做運動的因素,最多人認為是:「功課/學業繁忙,沒有時間」(63.8%)、「家中空間不足」(42.1%)、及「沒有人陪伴」(34.2%)。
~受訪兒童認為學校(38.8%)、康樂及文化事務署(42.2%)、社區服務機構(41.2%),以及社區運動場地/設施(42.6%)提供的運動活動和訓練班「非常不足夠」/「不足夠」。
~46.7%受訪兒童同意親子運動有助自己建立做運動的習慣。相比沒有親子運動的兒童,經常進行親子運動的兒童親子關係親密度較前者多1.4分(父親)、0.9分(母親)、快樂程度則較前者多2.0分(父親)、1.2分(母親)和生活狀況滿意度則較前者多2.0分(父親)、1.2分(母親)。
有關建議
~應協助兒童重拾或建立做運動的習慣,以促進兒童的均衡發展。
~學校方面適度調節課業及考測的要求,令兒童有足夠的時間參與體育活動。
~政府應檢視社區運動配套、運動場地和設施,讓兒童有合適的環境和 空間參與運動,令運動更普及。
~社區組織亦可多舉辦以運動為介入手法的活動,增加兒童的運動機會。
資料來源調查撮要
關注課題身心健康
關鍵字疫後生活、親子關係、親子運動、健康習慣

Post navigation

←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
Copyright © 2025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Powered by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