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 主頁
  • 關於我們
  • 突破最新研究
  • 菁研工作小組
  • 搜尋引擎
  • 聯絡我們
  • Search

檔案整理者陳仲豪
提交日期29/06/2023
發佈日期12/6/2021
研究名稱Teen躍逆情後,創傷後成長研究計劃調查
調查、委託機構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樂Teen會
抽樣方法沒有提及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訪問對象12-24歲青少年
樣本數量860
主要數字、結果撮要
~ 27.3%受訪青少年因為單一事件或兩項事件(社會事件和新冠肺炎),引致較嚴重的PTSD症狀;當中7%受訪者的得分40或以上。
~ 受訪者最常出現的三項PTSD症狀分別是:「出現重複性、令人感到不安且不想要的壓力事件回憶」;「當某些事讓你想起相關事情時會感到非常沮喪」;以及「出現害怕、恐懼、憤怒、罪惡感或羞愧等負面感受」。
~ 有較嚴重PTSD症狀的受訪青少年較少「感到自己具有生命的目標」。愈會以「迴避」面對其傷痛的經驗;而這種稱為「經驗迴避」的處理方式令青少年更容易陷入抑鬱。
~ 有較嚴重PTSD症狀的受訪青少年(即PTSD量表得分31或以上),近三分之二人(65.1%)的「創傷後成長」程度較為明顯,並體現於五個範疇:更懂得把握生命(2.7分)、更享受人際和親密關係(2.5分)、發展更多個人潛能(2.5分)、發現新的可能性(2.4分)及心靈頓悟(2.2分)。
~ 在PTSD量表中得分較低者(30分或以下),不足一半人(49.8%)的「創傷後成長」程度較明顯。
有關建議
~ 須協助青少年面對和接納不快事件帶來的情緒與身體反應,讓青少年明白這都是自然,其他人亦可能有同樣的反應。
~ 青少年身邊的人可協助青少年覺察到這些情緒、想法和身體感覺的存在,但不用去批判他們這些情緒或想法。這樣可以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彈性」(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使青少年對經歷保持開放接納的態度。
~ 應積極在學校推行提升「心理彈性」的教育,透過靜觀等活動,讓年青人學習接納不快事件帶來的情緒和身體反應,懂得如何面對挫折和痛苦,日後繼續創造出豐富且有意義的人生。
~ 各持份者(例如學校、家長等)應一同營造對青少年友善的氣氛,透過「深度聆聽」(deep listening),真誠而雙方不預設立場的對話,縮減彼此的分歧。
~ 加強生涯發展等服務,協助青少年覺察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觀。
資料來源新聞稿
關注課題身心健康
關鍵字PTSD、心理創傷、創傷後成長、抑鬱

Post navigation

←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
Copyright © 2025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Powered by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