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 主頁
  • 關於我們
  • 突破最新研究
  • 菁研工作小組
  • 搜尋引擎
  • 聯絡我們
  • Search

檔案整理者楊澤銘
提交日期29/06/2023
發佈日期14/10/2023
研究名稱探討邊緣青少年的犯罪之路:預防香港青少年犯罪
調查、委託機構MWYO青年辦公室
抽樣方法非隨機抽樣
調查方法深入訪談
訪問對象10-20 歲邊青
樣本數量6
主要數字、結果撮要
~ 6位受訪青少年的成長及犯罪歷程有相近的地方。例如在小學成績逐漸下滑 (5位);在中學就讀 Band 3中學 (6位)、成績差 (6位)、不留心上課 (6位)、被視為問題學生 (6位);加入黑社會 (4位)、結黨 (4位)、工作收入不高 (4位)、想賺快錢 (4位);販毒 (4位)。
~ 歸納4個範疇以解釋邊青的犯罪成因︰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結黨/黑社會)。
~ 個人因素︰兩位邊青表示他們的性格有點衝動和暴躁;從分別與受訪專家與受訪青少年的對談,了解到有些青少年會刻意減低犯罪後的內疚感。
~ 家庭因素︰(1) 不能依附家庭,尋找其他可依附的對象,2位邊青表示缺乏與家人的連繫,增加了接觸黑社會及毒品的機會;(2) 家庭管教不足,或與家人關係差,沒有適當的家庭教育去學習遵守規則,以致價值觀會受到影響,例如急於賺錢、販毒;家庭的經濟問題亦會減少他們的學習機會。
~ 學校因素︰(1) 因學習壓力或挫敗感而逃學;加入黑社會反而得到成就感和可觀的金錢回報;(2) 在單一學習模式下他們未能發揮所長,亦得不到學校的認同,繼而懷疑自己的價值,於是透過犯罪獲得正面的自我價值;(3) 被標籤為壞學生的人,會更容易作出令人反感的行為,也會與其他「壞學生」一起去做反叛的行為;(4) 不能依附學校,尋找其他可依附的對象。
~ 社會(結黨/黑社會)因素︰(1) 在合法的路上看不見前途(做低下階層的工種只能賺取低薪金),轉向走上非法的道路(販毒),達到社會認可的成功目標(賺大錢);(2) 從犯罪中得到成就感和身份認同(帶販毒);(3) 犯罪風險低(網絡傳遞訊息/暗號)鼓勵他們鋌而走險。
有關建議
~ 3+1 平台(主流學校、群育學校、共享中心 + 網絡綜合平台):(1) 主流學校提供至少三個月的針對式教育(內容涵蓋社交、情緒及危機管理元素);(2) 群育學校將學生和舊生的成長故事結集起來,並透過不同媒體發放訊息,減低社會標籤;(3) 共享中心開辦課程(興趣和技能培訓、 職業教育,有別於主流學校課程)、活動(義工活動、宗教活動、社區學習項目)、就業支援、住宿;(4) 網絡綜合平台建立網站整合與高危青少年有關的資料和數據,包括記錄預防青少年犯罪計劃項目、收集 並以藝術創作形式分享高危青少年和曾犯罪邊青的故事(如視像或書本)、就學和就業的資料 (包括過來人的分享),並透過多媒體宣傳吸引隱蔽高危青少年瀏覽網站。
資料來源研究報告
關注課題異常或偏差行為
關鍵字邊緣青年、犯罪、輟學、結黨、販毒

Post navigation

←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
Copyright © 2025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Powered by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