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 主頁
  • 關於我們
  • 突破最新研究
  • 菁研工作小組
  • 搜尋引擎
  • 聯絡我們
  • Search

檔案整理者呂紀童
提交日期03/06/2021
發佈日期5/2019
研究名稱提升初中資訊科技教育的效能
調查、委託機構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
抽樣方法 隨機抽樣、非隨機抽樣
調查方法自填問卷、網上問卷
訪問對象資訊和通訊科技教育/電腦科主任、中學生
樣本數量自填問卷:101;網上問卷:590
主要數字、結果撮要
~ 受訪學生最為接受學校以「教師授課」的形式推行資訊和通訊科技教育,中位數為7.00,平均分為6.26;其次為「技能實習」,中位數為6.00,平均分為6.05。至於對於「參與式學習」的教學方式如「作品製作/專題功課」,中位數為5.00,平均分為5.80;「專題研習及匯報」的中位數及平均分則為5.00,4.99。
~ 91.0% 受訪學校表示課堂外會透過舉辦課外活動推行初中階段的資訊和通訊科技教育,78.0% 受訪學校則開放電腦室予同學自行使用。但在舉辦職場參觀及資訊科技進修班方面,只有46.0%及41.0%受訪學校表示有提供。
~ 100.0%受訪學校表示初中資訊和通訊科技教育課程均有涵蓋「程序編寫」部分,平均課時比例為33.8%,符合課程指引的最低要求。至於其他指定課程部分,亦有九成或以上的覆蓋率,大致跟從課程指引的要求。 除此以外,大部分受訪學校亦有在課程加入其他要素。當中90.1%受訪學校表示平均花10.2%課時講述「網絡素養及保安意識」。
~ 受訪教師普遍認同資訊和通訊科技教育與其他科目同樣重要,平均分達 7.68 分。但受訪學生平均分只達 4.72 分,兩者差距 2.96 分。
~ 24.1%及19.0%受訪教師表示希望教育局能增加資訊和通訊科技教育的課時和提供更多教師專業培訓機會。 16.5% 受訪教師表示教育局應統一課程框架及教學模式,以避免因課程涵蓋廣泛而造成教學困難。而12.7%受訪教師表示需要改善學校科技硬體設備。
有關建議
~ 教育局應在現行「最少8%初中課時投放於科技教育學習領域」的規定上,加設「『資訊和通訊科技』知識範圍需佔最少5%課時」(約137.5小時,即每週2課節)的要求。
~ 教育局應把「資訊素養」列入為「資訊和通訊科技」知識範圍的指定組成部分,與「電腦系統」、「程序編寫」和「資訊處理及演示」並列,並要求初中階段需於知識範圍內劃定最少10% 課時用於教授。
~ 教育局應就新資訊科技知識開發教材範本,協助教師追趕新科技和更新課程並擴充規模,開發更多與新科技相關的教材(如人工智能、實境相關應用等),為教師作出持續性支援。
~ 學校應靈活運用「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的一百萬撥款,以更有趣味的方式進行初中資訊和通訊科技教育。如舉辦資訊科技相關課外活動,作為課堂的延伸,及於教授特定課題時引入合作伙伴,以創新多元的手法推行教學。
資料來源研究報告
關注課題教育
關鍵字政策、課程、學校學習環境、資訊科技、IT

Post navigation

←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
Copyright © 2025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Powered by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