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 主頁
  • 關於我們
  • 突破最新研究
  • 菁研工作小組
  • 搜尋引擎
  • 聯絡我們
  • Search

檔案整理者黃詠恩
提交日期25/02/2021
發佈日期04/2019
研究名稱優化香港特別行政區授勳及嘉獎制度
調查、委託機構香港青年協會
抽樣方法文本分析、非隨機抽樣
調查方法文獻參考、街頭訪問、個人訪問
訪問對象街頭訪問:18歲以上的香港市民;個人訪問:熟悉本港授勳及嘉獎制度的專家、學者和曾獲授勳的社會人士
樣本數量街頭訪問:522;個人訪問:5
主要數字、結果撮要
~ 受訪者均認同制度具有一定價值和效用:95.2%視政府嘉許為重要舉措;91%表示個人如得到政府的嘉獎會感到自豪;79.5%亦坦言一個具公信力的授勳及嘉獎制度,能提升他們對特區政府的支持度。
~ 有59.6%受訪者表示不會考慮向當局作出提名,主要原因並非對制度的否定,而是身邊沒有表現傑出的人選,或不清楚當中細節,例如授勳準則及提名程序等。
~ 369名表示曾聽過有關制度的受訪者中,近57.6%對過去獲授勳或嘉獎人士的觀感為實至名歸,37.1%則認為他們名過其實。受訪專家認為最終名單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觀性,加上市民對獲授勳人士所作出的貢獻,一般不會有深入認識,因此社會對某些獲授勳人士出現有保留,亦屬無可厚非。
~ 曾聽過有關制度的受訪者中,分別有39.3%及27.1%認為,制度最大的不足在於缺乏公眾認識,或資訊欠全面。另外,在整體受訪者中,有75.5%表示有興趣了解獲獎人士的人生經歷。
~ 曾聽過有關制度的受訪者中,有66.7%認為制度最令他們欣賞的,是不論任何背景人士均有機會獲得嘉許。然而,研究發現有不少獲授勳者的嘉許主要內容,與他們出任政府職位或官位有關。有受訪學者認為,維繫政府良好運作及服務市民等,乃官員職責和本份,倘若按官位而自動獲授勳變成慣例,會有損制度的公平性。
有關建議
~ 增設提名表格及提名指引,協助和方便市民展開提名,同時增加在社會上一些默默耕耘並作出建樹者可獲提名的機會。
~ 拓闊「非主要勳銜小組委員會(一般市民)」成員組成部分,加入具多元背景的民間代表,以獨立持平的身分協作遴選,有助加強其認受程度。
~ 提升資訊透明度,包括開放相關綜合數據及持續推動公眾教育工作,一方面增加市民對授勳及嘉獎制度的認識,另方面消除外界對制度不必要的猜疑。
~ 深化授勳人士的影響力,邀請他們分享人生閱歷和服務經驗,作為香港社會發展的部分歷史紀錄,同時逐步建立富有香港特色的人文價值。
資料來源研究報告
關注課題社會民生/政治/法治
關鍵字授勳及嘉獎制度、政制、管治、公信度

Post navigation

←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
Copyright © 2025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Powered by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