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檔案整理者 | 萬政 |
| 提交日期 | 03/07/2019 |
| 發佈日期 | 26/4/2016 |
| 研究名稱 | 本港青少年對健康的認知及高危健康行為狀況 |
| 調查、委託機構 | 香港兒科醫學會及香港兒科基金 |
| 抽樣方法 | 非隨機抽樣 |
| 調查方法 | 自填問卷 |
| 訪問對象 | 中學生 |
| 樣本數量 | 1685 |
| 主要數字、結果撮要 | ~ 在過去六個月,62%受訪者感到不開心或無故哭泣、63%有睡眠問題、27%曾想過傷害自己或企圖自殺。 ~ 35%受訪者認為有病應自行尋找資料,嘗試自行處理。 ~ 66%受訪者選擇自行跟據網上資訊處理健康問題而不向醫生求診。 ~ 34%受訪者認為網上資料可信;29%受訪者認為文章越多 Like或 share,可信性越高。 ~ 40%受訪者認為身邊人試過的治療方法即使無醫生意見,嘗試也無妨;38%受訪者認為有時朋友的親身經驗比醫生更值得信賴。 ~ 8%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年曾遭受網上欺凌,當中40%因而情緒低落,18%想過結束生命。 |
| 有關建議 | ~ 青少年的行為往往受生理變化、環境因素、人際關係、高危行為、社會潮流而影響,需要謹慎評估情緒及行為背後的原因。若青少年遇情緒問題,應該先找老師、社工、長輩支援,若情緒持續不穩,需要向醫護求醫,切忌自行處理,以免延誤治療。 ~ 提升青少年的健康素養,讓他們了解預防性醫學的重要性,以及何時應向醫護人員求助尤為重要。 ~ 全方位提升青年人的健康素養,不能只單靠一方面的努力,需要社會各方的支援,包括學校、社區組織、醫療專業人士、傳媒、私營企業以及政府,共同合作教育公 眾面對資訊時該如何透過衡量資訊的正反兩面,辨別資料是否可信。 |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 關注課題 | 異常或偏差行為 |
| 關鍵字 | 情緒健康、健康素養、自專感、欺凌、網上欺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