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建議 |
~ 青少年的行為往往受生理變化、環境因素、人際關係、高危行為、社會潮流而影響,需要謹慎評估情緒及行為背後的原因。若青少年遇情緒問題,應該先找老師、社工、長輩支援,若情緒持續不穩,需要向醫護求醫,切忌自行處理,以免延誤治療。
~ 提升青少年的健康素養,讓他們了解預防性醫學的重要性,以及何時應向醫護人員求助尤為重要。
~ 全方位提升青年人的健康素養,不能只單靠一方面的努力,需要社會各方的支援,包括學校、社區組織、醫療專業人士、傳媒、私營企業以及政府,共同合作教育公 眾面對資訊時該如何透過衡量資訊的正反兩面,辨別資料是否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