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 主頁
  • 關於我們
  • 突破最新研究
  • 菁研工作小組
  • 搜尋引擎
  • 聯絡我們
  • Search

檔案整理者劉冠靖
提交日期04/08/2019
發佈日期2017
研究名稱香港中學生發展研究:第二號報告:老師的觀點
調查、委託機構香港理工大學、和富慈善基金
抽樣方法非隨機抽樣
調查方法自填問卷
訪問對象中學教師
樣本數量568
主要數字、結果撮要

~ 首三項受訪教師認為香港青少年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依次為「友好」(55.2%)、「善良」(49.0%)及「有同情心」(45.5% )的品格。

~ 受訪教師對於自己學生與香港青少年的比較,受訪教師均認同「我的學生/香港青少年認為自己的感受比其他人的感受更重要」(83.8%;89.9%),「我的學生/香港青少年認為自己的利益比其他人的利益更重要」(77.0%;87.4%)。「不論甚麼事,我的學生/香港青少年總能找到為自己行為辯護的理由」(81.5%;87.0%)。

~ 首四項受訪教師認為香港青少年較弱及以下的社會心理質素依次為「應對逆境的能力」、「與他人合作能力」(54.2%)及「解決問題的能力」(53.6%)及「控制情緒的能力」(53.6%)。

~ 超過九成受訪教師同意「灌輸正確的價值觀是老師的教學職責」(92.2% )及「無論在任何時候,老師應該為學生的行為樹立榜樣」(93.1% )「對學校來說,培養一般的道德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92.2% )。

~ 超過九成受訪教師認為「有需要學習有關生活技巧的知識」(96.3%)及超過七成受訪教師(72.2%)認為「香港青少年(12-18 歲)在現時學校的正規課程中所學習到有關生活技巧的知識」並不足夠。

~ 受訪教師同意「學校有清晰的德育及公民教育發展政策」(64.5%)、「管理層提供足夠的支援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55.8%)及「管理層有效帶領學校持續發展德育及公民教育」(61.1%)。
有關建議

~ 建議學校加強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的比重及質素。

~ 建議教育局定期為學校及教師提供交流平台。
資料來源研究報告
關注課題教育
關鍵字道德品格、老師、榜樣、自私、心理質素、抗逆力、團體合作、情緒智商、德育及公民教育

Post navigation

←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
Copyright © 2025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Powered by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