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 主頁
  • 關於我們
  • 突破最新研究
  • 菁研工作小組
  • 搜尋引擎
  • 聯絡我們
  • Search

檔案整理者突破義工組
提交日期
發佈日期9/2004
研究名稱大學生理財研究
調查、委託機構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明愛向晴軒
抽樣方法非隨機抽樣
調查方法街頭訪問
訪問對象大專生
樣本數量858
主要數字、結果撮要

~ 25.4%的受訪者表示在未入讀大學前,會為自己訂立某些個人理財計劃,但在進入大學後增至35.7%。這顯示受訪者正逐步邁向財政獨立並認為開始有需要為自己的財務作出打算。

~ 受訪者借貸最多的項目是向政府或財務機構借下貸款以作交學費之用(45.7%)。而在非學費之外借貸的受訪者中,佔首位是信用咭欠款,佔11.4%、其次是向家人/親人借錢,佔5.9%及向朋友/同學借錢佔4.4%。

~ 調查發現不少的受訪者在個人理財經驗有頗正面的結果:76.1%的受訪者表示沒有週轉不靈,68%表示沒有借錢給朋友,67.9%表示自己有儲蓄,57.7%表示沒有入不敷支。14.2%表示需要每星期花二十小時或以上做兼職。

~ 52.2%的受訪者評估他們現時的個人財務狀況是普通,但有62.3%的受訪者評估他們畢業後五年的個人財務狀況將會是十分良好或將會良好,43.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畢業之後五年自己將會屬於社會階層中的中層人士,42.6%表示自己將會屬於中上層人士。可見一般的受訪者對於自己未來的個人財務狀況持樂觀態度。

~ 83.3%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需要在求學時期始累積財富,87.1%表示十分支持或支持在大學加入理財課程。表示足夠的受訪者而言,他們獲得理財知識的主要途徑如下:家人/親人佔51%,大眾傳媒佔50.6%,朋友/同學佔35.8%。他們認為最認識的是銀行儲的利息(49.2%)、其次是信用卡利息計算(26.5%)。

~ 48.4%的受訪者表示重視個人理財,但有79%的受訪者表示沒有記錄個人開支金額的習慣,以及50.1%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每月的個人開支總額。這顯示受訪者的理財習慣或行為並未與期望相符。
有關建議

~ 家庭對於一個大學畢業生來說能提供很多方面的支援,故此子女與家人同住可減輕大學生面對的財政壓力。

~ 在大學加入理財課程,除了教授使用投資工具的正確態度、知識及技巧外,還可加入模擬處境,如如何抗衡消費文化、如何計劃償還學生貸款技巧等基本所遇到的問題。而研究發現性別是一個最影響理財模式的項目,故設計課程時宜針對此項因素。

~ 家長、傳媒及朋輩對青少年在理財方面均有延續的影響性,當中以父母的影響力最大,他們能直接影響青年人日後的理財心態,因此在中小學推行親子理財教育能培養及深化有關的知識和技巧。
資料來源研究報告
關注課題社會文化與價值
關鍵字理財計劃、借貸、儲蓄、理財習慣

Post navigation

←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
Copyright © 2025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Powered by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