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 主頁
  • 關於我們
  • 突破最新研究
  • 菁研工作小組
  • 搜尋引擎
  • 聯絡我們
  • Search

檔案整理者利小燕
提交日期29/08/2011
發佈日期4/2010
研究名稱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研究:心理健康狀況、求助模式及對精神病患者的態度
調查、委託機構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新生精神康復會
抽樣方法非隨機抽樣
調查方法自填問卷
訪問對象本地 F.2-F.7
樣本數量1914
主要數字、結果撮要

~ 青少年常面對的問題可大致分為兩類:「內化問題」及「外化問題」。「內化問題」屬情緒類問題,包括「內向」、「身體不適」、「焦慮和憂鬱」;「外化問題」屬行為類問題,包括「犯罪行為」及「侵略性行為」

~ 青少年面對的問題方面,男、女學生報告的「青少年面對的問題」大致相若(p-值>0.05),女學生描述自己有明顯較多的「外化問題」(女:t=50.1,p<0.01;男:t=48.8,p<0.01)。

~ 尋求協助的意圖及途徑方面,學生於不同問題類別的求助意圖平均值(1至6分,6分最高)分別為:學業問題(3.1)、心理及人際關係問題(2.6)、高危行為(2.6)。學生於不同途徑的求助意圖平均值分別為:家人(3.6)、社工(2.7)、老師(2.7)、精神科專業人士(2.1)、電話熱線或網上輔導(2.0)、家庭醫生(2.0)。

~ 青少年對精神病患者的看法上,大部分學生對精神病患者看法正面,而女學生更接納精神病患者。71.1%的女學生願意參加幫助精神病患者的義工服務,男學生則有47.2%;另外女學生亦較少對精神病患者有負面看法,如41.2%的女學生害怕與精神病患者獨處,男學生則有62.8%。
有關建議

~ 青少年面對的問題:家長、學校及社工關注有「外化問題」的學生的同時,亦應投入相當資源尋找有「內化問題」的學生;亦要培訓教師,讓他們對青少年問題有更深了解,以及早發現有問題的學生。

~ 尋求協助的意圖:進行更多研究來找出學生求助意圖低的原因,以對症下藥。

~ 求助途徑:向家長提供青少年問題的知識。研究青少年不向電話熱線或網上輔導服務求助原因,以對症下藥。家長、老師和社工要主動觀察及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 青少年對精神病患者的看法:向青少年提供有關精神病的教育及宣傳;提供更多機會給青少年接觸精神病患者。
資料來源研究撮要
關注課題身心健康
關鍵字精神健康、外化、內化、犯罪、精神病

Post navigation

←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
Copyright © 2025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Powered by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