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 主頁
  • 關於我們
  • 突破最新研究
  • 菁研工作小組
  • 搜尋引擎
  • 聯絡我們
  • Search

檔案整理者黃嘉泳
提交日期23/05/2014
發佈日期2011
研究名稱香港兒童自我照顧能力調查研究報告
調查、委託機構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抽樣方法分層抽樣
調查方法自填問卷
訪問對象p.3-p.6、p.3-p.6 生的家長
樣本數量小學生:1018;家長:593
主要數字、結果撮要1. 兒童自我照顧能力

~ 兒童眼中三項最好的自我照顧能力為「整理儀容」(98.0%)、「安全地過馬路」(96.4%)、「自行收拾書包」(95.4%)。

~ 照顧者眼中三項最好的兒童自我照顧能力為「整理儀容」(94.1%)、「安全地過馬路」(93.5%)、「自行收拾書包」(92.6%)。

~ 兒童眼中最未能掌握/部分掌握的自我照顧能力為*「在居住區內乘交通工具往目的地」(23.6%)、「懂得煮最少一種基本食物(白飯/雞蛋/即食麵)」(18.8%)、「自行綁鞋帶」(14.8%)。

~ 照顧者眼中兒童最未能掌握/部分掌握的自我照顧能力(註1)為「在居住區內乘交通工具往目的地」(41.6%)、「懂得煮最少一種基本食物(白飯/雞蛋/即食麵)」(30.3%)、「自行剪指甲」(24.4%)。[註1:這項對於小五或以下學生不算作必須擁有的自我照顧能力,問卷列出此項只作參考。] 2. 對兒童自我照顧能力的認知

~ 83.8% 兒童認為自我照顧能力是重要/十分重要、11.3% 認為頗重要、4.9% 認為不重要/十分不重要;而照顧者方面,84.5% 認為兒童自我照顧能力是重要/十分重要、13.1% 認為頗重要、2.4% 認為不重要/十分不重要。

~ 在自我照顧能力與年齡的相符性方面,83.8% 兒童認為自己的自我照顧能力與現行年齡完全相符或大部分相符;表示同等看法的照顧者則有88.9%。

~ 兒童覺得自己的自我照顧能力比同齡同學差的首三項原因為「家中有全職照顧者負責」(43.8%)、「缺乏實踐機會」(29.7%)和「不知道」(23.4%);照顧者則認為是「家中有全職照顧者負責」(23.5%)、「缺乏實踐機會」(16.7%)和「缺乏學習機會」(12.4%)。

~ 透過關聯分析,兒童自評/照顧者評價孩子自我照顧能力較差的受訪者、與其是否重視兒童自我照顧能力有明顯關係,即越不重視自我照顧能力,兒童在有關能力上的表現與年齡越不相符 (p<0.01) 。
有關建議

~ 給孩童空間嘗試,增加他們參與決定的自由度,逐漸負起日常生活中的責任。

~ 家長應按部就班地放手,不要因為擔心子女而為他們打點一切。家長需要扮演的角色,應該是一個督導者。

~ 父母要從孩童自身的個性特點出發找獨特的管教方法。

~ 家長的ABCDEF 原則: Awareness(警覺)、 Balanced expectation(平衡期望)、Care and Positive Reinforcement(關懷及鼓勵)、Delegation(委派)、Evaluation(檢討)、Facilitation(使能)。

~ 家長不應抱有「成績壓倒一切」及「事事為孩子解決和出頭」的思想,或是把預計出現困難的自我照顧項目刻意消除;學校及社會服務單位應提供相應的平衡輔導及生活技能實踐項目,為自我能力不足的兒童及其家長提供相關服務。

~ 家長可多運用社區資源和學習空間,多鼓勵子女參加學校和社會服務機構的義工服務,讓兒童學習照顧別人;兒童亦可多參加一些要有充分事前準備的户外活動,從中學習自我照顧能力。
資料來源研究報告
關注課題自我成長與發展
關鍵字自理能力、家長

Post navigation

←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
Copyright © 2025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Powered by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