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25 年 10 月 20 日

 

9成青少年有書寫習慣    6成視社交媒體出post等同創作
書寫成抒發自己的出口    交流共鳴提高寫作樂趣

「青少年唔寫字」是近年對青少年的批評之一。那麽,青少年是否如坊間印象般胸無半點墨?他們寫作的形式,又是否限於考試上的文字運用?突破機構於2025年2至4月期間進行「青少年書寫文字經驗」研究,發現9成青少年有書寫習慣。9成7認為以文字配搭其他媒體有助表達自己,6成4青少年視社交媒體發文為文字創作。研究亦發現,愈經常閱讀者愈喜愛書寫。青少年也視寫作為交流、抒緩情緒出口,7成3認為寫作有助自己梳理混亂情感思緒。6成青少年認為考試導向寫作訓練減低寫作樂趣,而7成8會因別人的積極回應能提高寫作動力,可見他者的善意回應有助提高青少年寫作興趣。

「青少年書寫文字經驗」研究以街頭問卷形式收集數據。問卷於港九新界、在街頭訪問10-29歲青少年,成功收回664份有效問卷。受訪男性為46.8%、女性則為53.2%,平均年齡18.3歲。

研究主要發現:
一、9成青少年有書寫習慣    9成7以文字配搭其他媒體助表達自己

調查發現,91.3%受訪青少年表示有書寫習慣,書寫形式平均有2.5種,最經常書寫的是短訊(77.6%)、工作/學業文本(77.1%)及社交媒體發文(37.3%)。近6成青少年表示有使用AI協助書寫,主要用於工作/學業(50.2%)及電郵(15.2%)。研究亦發現83.7%青少年以文字配搭其他媒體書寫(註1),96.5%認為此舉有助表達自己,88.6%認為能發揮文字力量。75.2%青少年想在日常生活的規範中發揮創意,他們會愈傾向書寫日記及札記、創意寫作及社交媒體發文(註2)。研究亦反映,64.4%青少年視社交媒體發文為文字創作。可見青少年仍會寫作,不限於文字,亦會「圖文並存」,對寫作的理解亦較以往廣闊。
二、8成7青少年想與人交流共鳴    書寫成為抒發自己的出口
研究發現83.1%青少年表示「生活繁忙急速,想停低、抽空放鬆」,68.4%想「抒發自己,被人明白」。同時,87.3%青少年想與別人於感受或想法上有交流、共鳴;約7成青少年認同書寫讓自己表達難以言喻的心情(70%)、以及在感到混亂時書寫會讓自己梳理感受、思緒(72.7%)。可見青少年肯定書寫的價值。因此研究反映,除了學習/工作需要(77.1%),青少年書寫主要因為「想同人交流溝通」(58.6%)、「抒發個人心情、想法」(46.7%)。他們透過書寫主要經驗到「與人互動、交流」(56.5%)及「整理自己思緒」(45.4%)。

數據顯示41.5%青少年喜愛書寫,同時發現愈經常閱讀,愈喜愛書寫(註3)。喜愛書寫的青少年傾向書寫日記、札記及創意寫作(註4)。研究發現48.6%青少年較經常創作組別(包括寫日記及札記、創意寫作或社交媒體發文),他們較傾向透過書寫經驗「整理自己思緒」(註5)。可見,閱讀會提高青少年寫作意欲。他們不只為學業或工作緣故而書寫,文字創作更成為青少年情緒出口,例如與人交流、抒發情緒、整理思緒。可見青少年對書寫文字觀感正面,並肯定其價值。

三、與人交流產生共鳴    成為提升青少年寫作興趣的關鍵
青少年希望透過書寫文字與人互動交流,惟數據反映42.2%會分享社交媒體發文,分享創意寫作如散文、小說、歌詞、詩僅14.2%。這不僅反映出他們對公開表達有保留,也揭示了寫作背後的心理壓力。數據顯示,59.2%青少年認為考試導向的寫作訓練讓人無法享受寫作樂趣,39.3%因別人評價寫作感壓力。然而,78.4%表示「有人回應你所寫嘅野(如:畀Like),會鼓勵你繼續寫作」,62%表示閱讀其他人的寫作會引起書寫興趣,63.3%經驗過一起創作、交流讓自己更享受創作。種種反映以技巧評分為主的寫作訓練可能造成壓力,削弱創作動力,而別人的正面回應能提高青少年寫作樂趣。此外,研究亦發現43.9%青少年因父母只指正行文錯誤而對寫作感壓力,而14%表示父母的作為能引起他們的寫作興趣,包括買書、伴讀等。由此可知,父母的態度與支持方式,會左右青少年的寫作意欲。

圖片來源: Unsplash

總結

突破機構事工研究及發展部高級研究幹事林俊杰認為,研究結果反映青少年具有書寫習慣,而書寫模式與過往不同:以文字配搭其他媒體書寫,亦會在網上發佈,認為這些都是文字創作,形式都比過往多樣化。數據顯示青少年普遍認同書寫的價值,認為文字能幫助整理思緒、表達自我,並促進人際互動。而他們透過書寫經驗到情感抒發、與人交流,並獲得理解。一般認為操練青少年的寫作能力可培養他們的寫作習慣,研究發現只著重評價青少年寫作技巧會增加壓力,降低他們的寫作動力。反而,透過與別人在寫作上交流分享,彼此鼓勵、共鳴,讓他們更願意書寫。研究亦發現青少年愈經常閱讀愈喜愛書寫,可見書寫與閱讀關係密切。「突破」於2023年一項研究發現共同閱讀交流,有助提升閱讀意欲(註6),是次研究亦發現家長的參與,無論是買書或伴讀,都足以引起青少年對文字的熱愛。所以,要培育青少年對文字的興趣,無論閱讀與書寫,與他們一起交流互動更具影響力。


突破出版社社長梁柏堅認為,即使人工智能日漸普及,幾句指令就能寫出千字長文,文字書寫仍有不可取代的角色和功能。「過去一篇文章寫得好不好,甚或有沒有用,許多人只用考評角度去衡量。」梁柏堅說:「但今時今日,人工智能已能輕易寫出不同類型的文體,那麼自己下筆寫文還有什麼價值?當我們只著眼結果,就很容易忽略寫作過程帶給人的好處,也忽略透過文字交流想法時所經歷到的共鳴。書寫的過程,能幫助我們整理內心雜亂的思緒和感情,即使只是在社交媒體寫幾句去記錄當下的心情,甚至設定只有自己或幾個朋友可以閱讀,寫下的一刻,已經對情緒很有幫助。」

註1:83.7%青少年「間中至經常」以文字配搭其他媒體,包括Emoji、插畫、影片等。
註2:根據Pearson相關性分析(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日常生活要跟從好多規範,你想多作嘗試,發揮創意」與書寫「日記、札記」頻率(r =.20,p < .01)、書寫「創意寫作」頻率(r =.20,p < .01)、書寫「社交媒體出post」頻率(r =.15,p < .01)呈正相關。
註3:受訪者回答「你有幾鍾意書寫文字?」,10分最高,7分以上為喜愛書寫,佔整體受訪者41.5%。根據Pearson相關性分析(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青少年閱讀頻率與喜愛書寫文字(r =.37,p < .01)呈正相關。
註4:根據Pearson相關性分析(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喜愛書寫文字與書寫「日記、札記」頻率(r =.24,p < .01)、書寫「創意寫作」頻率(r =.31,p < .01)呈正相關。
註5:「較經常創作」組別的劃分,是按受訪者回答『你有幾經常書寫「社交媒體出post」、「日記、札記」、「創意寫作」?』。回答「頗多」或「經常」的受訪者劃分為「較經常創作」組別,佔整體受訪者48.6%。根據交叉分析(Cross-tabulation Analysis),51.1%較經常創作者能經驗從書寫文字整理自己思緒,而非較經常創作者只有39.9%,差距結果顯著(p < .01)。
註6:突破機構於2023年進行「青少年閱讀習慣及閱讀經驗」研究,發現8成1受訪青少年有閱讀習慣,6成2青少年認為閱讀重要。羣體閱讀如與他人分享閱讀經驗、讀書感受、以及與別人一起閱讀,均能提高青少年閱讀意欲;而將閱讀融入生活有助培養閱讀習慣。

« 詳細分析結果請參閱研究數據

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