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撮要 2015年
青少年對工作不抱希望 競爭狹窄空間削弱能力
生涯規劃需肯定不同能力 看見創路可能建立希望感
突破機構於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進行一項「青少年職業發展」問卷調查,對象為全港中三至中六學生。研究以全港中學為單位,隨機抽取40間中學作為樣本,13間中學答允參與填寫標準化問卷,最後成功收回12間中學合共1134份有效問卷。受訪者主要就讀中三(23.3%)、中四(26.7%)、中五(30.2%)、中六(19.8%),以女學生居多(55%)。
是次研究探討青少年如何面對「學校」過渡「職場」。身處充滿挑戰與危機的社會,青少年面對前路感到焦慮,無力創路。究竟香港處境如何影響青少年發展職業,敢於想像未來?
研究主要發現:
逾半學生有心儀工作,但對選擇感不安
根據研究數據,超過七成八學生對工作世界好奇,只有不足四成表示沒有任何工作特別吸引他們;但大部份學生不確定自己的職業選擇是否適當(75.7%),對所選擇的感到不安(79.1%)。
學生對未來工作感焦慮、半數不抱希望
結果顯示大部份學生自認對不同職業的認識不足(78%),同時對未來工作感焦慮,包括擔心現時所學的無法應付將來工作要求(78.5%)、將來工作收入未能應付生活(77%)、工作會被淘汰(73.8%)。
身處競爭激烈、發展單一的社會
大部份學生有感身處競爭激烈的社會(92.9%)、認定資源有限需要爭奪(84.2%)。超過六成學生認為香港工作種類少、職業發展狹窄(65.3%)。
競爭單一環境削弱能力感、學生傾向害怕冒險
根據相關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結果,學生愈感環境競爭激烈及發展單一,愈感個人能力感弱 (r = -.134***, r = -.169***),更傾向選擇做自己做得好的事,不願接受挑戰 (r = .293***, r = .104**)。
是次研究探討青少年如何面對「學校」過渡「職場」。身處充滿挑戰與危機的社會,青少年面對前路感到焦慮,無力創路。究竟香港處境如何影響青少年發展職業,敢於想像未來?
研究主要發現:
逾半學生有心儀工作,但對選擇感不安
根據研究數據,超過七成八學生對工作世界好奇,只有不足四成表示沒有任何工作特別吸引他們;但大部份學生不確定自己的職業選擇是否適當(75.7%),對所選擇的感到不安(79.1%)。
學生對未來工作感焦慮、半數不抱希望
結果顯示大部份學生自認對不同職業的認識不足(78%),同時對未來工作感焦慮,包括擔心現時所學的無法應付將來工作要求(78.5%)、將來工作收入未能應付生活(77%)、工作會被淘汰(73.8%)。
身處競爭激烈、發展單一的社會
大部份學生有感身處競爭激烈的社會(92.9%)、認定資源有限需要爭奪(84.2%)。超過六成學生認為香港工作種類少、職業發展狹窄(65.3%)。
競爭單一環境削弱能力感、學生傾向害怕冒險
根據相關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結果,學生愈感環境競爭激烈及發展單一,愈感個人能力感弱 (r = -.134***, r = -.169***),更傾向選擇做自己做得好的事,不願接受挑戰 (r = .293***, r = .104**)。
社會偏重學歷、難以發展理想職業
出路單一狹窄,希望感弱
超過八成五指社會著重學歷,學業好才有更多工作選擇,而超過七成學生同意「升大學,找待遇好的工作」是香港發展職業的唯一途徑,認為社會偏重學歷,但同時接近八成卻認為「即使提高學歷,在香港亦不能保障找到好工作」,有感學歷也不是保障。
不足半數認同在香港可以透過努力找到理想工作,此外,只有三成七認為在香港只要想像得到,可以發展任何職業,三成五同意可以掌握事業的前途。同時,只有半數認為將來在社會發展事業感希望。
學校提供資訊裝備,學生仍擔心工作
多數學生同意學校提供資訊指導適切(75.8%)、協助學習裝備(74.3%),有助準備升學就業,但同時大部份同學認為自己對職業認識不足(78%),現時所學習的無法應付工作要求(78.5%)。
學校著重學業成績,學習愈挫敗愈憂慮未來工作
學校重視「有助升學就業能力」,只有六成學生表示即使學業成績不理想,其他能力仍被欣賞肯定。學生在學校的學業成績愈被比下去(「被同學比下去,沒有升學或找理想工作的機會」、「學習挫敗沒信心」、「學校著重學業,成績不好沒指望」,對未來工作愈感到焦慮 (r = .453***)。
父母給予空間,但偏重發展有助升學就業的能力
九成父母給予子女空間自由發展職業(90.2%),然而大部份父母(74.2%)較重視子女發展有助升學就業的能力。相對較少認為父母肯定自己其他非關升學就業的能力(60.4%)、讓自己看見發展職業的不同出路及可能性(64.1%)。
「自我能力感」與「希望感」相關,有助建立職業身份
發展不同能力,看見不同可能,青少年更有動力創路
多元迴歸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數據顯示,「希望感」有助建立職業身份(β= 0.26, p<0.001),此外,「自我能力感」有助培育「希望感」(β= 0.61, p<0.001);反映「自我能力感」與「希望感」同是建立職業身份的重要元素:青少年愈感到有能力,希望感便會愈強,即使面對困難仍相信有出路,如此,青少年的職業身份愈能夠被建立,有動力發展未來職業。
然而環境中什麼元素有助提升「自我能力感」及「希望感」? 根據相關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結果,在環境因素中,「肯定不同能力」與「看見可能性」分別跟「希望感」 (r = .446***,r = .428***)及「自我能力感」 (r = .353***,r = .319***) 有較強的正向關係。數據顯示愈肯定及鼓勵青少年發展個人不同的才能,讓他們看到在社會發展的各種可能性,青少年愈感到有能力面對未來工作的困難,對未來的希望感也愈強。研究結果反映不應單以學業成績判斷青少年能力,當青少年才能得到肯定,即使面對眼前困難,他們仍會傾向相信自己有能力應付,並看見自己發展的可能性,以致能夠建立職業身份。
香港社會發展以經濟主導,亦一直接受競爭是常態,是社會進步所必須的;學校為了回應社會需要,同樣著重學生的學業成績,希望加強他們在校及在職的競爭力。是次研究卻反映競爭激烈、發展單一的環境削弱青少年的能力感,擠壓他們職業發展的空間,甚至最終養育出憂於未來、怯於嘗試的一代。
生涯規劃一向著重青少年自我認識及能力發展,但處身偏重學業競爭的學習環境中只會適得其反,甚至有機會增加青少年挫敗感,認定沒有失敗的條件,不敢冒險發展自我。青少年除了需要升學就業輔導及資訊認識個人職業選擇,更需要一個能夠按自己性情興趣發展的環境,體驗發展不同能力的可能性,培養冒險精神及希望感,以致積極面對未來工作。
出路單一狹窄,希望感弱
超過八成五指社會著重學歷,學業好才有更多工作選擇,而超過七成學生同意「升大學,找待遇好的工作」是香港發展職業的唯一途徑,認為社會偏重學歷,但同時接近八成卻認為「即使提高學歷,在香港亦不能保障找到好工作」,有感學歷也不是保障。
不足半數認同在香港可以透過努力找到理想工作,此外,只有三成七認為在香港只要想像得到,可以發展任何職業,三成五同意可以掌握事業的前途。同時,只有半數認為將來在社會發展事業感希望。
學校提供資訊裝備,學生仍擔心工作
多數學生同意學校提供資訊指導適切(75.8%)、協助學習裝備(74.3%),有助準備升學就業,但同時大部份同學認為自己對職業認識不足(78%),現時所學習的無法應付工作要求(78.5%)。
學校著重學業成績,學習愈挫敗愈憂慮未來工作
學校重視「有助升學就業能力」,只有六成學生表示即使學業成績不理想,其他能力仍被欣賞肯定。學生在學校的學業成績愈被比下去(「被同學比下去,沒有升學或找理想工作的機會」、「學習挫敗沒信心」、「學校著重學業,成績不好沒指望」,對未來工作愈感到焦慮 (r = .453***)。
父母給予空間,但偏重發展有助升學就業的能力
九成父母給予子女空間自由發展職業(90.2%),然而大部份父母(74.2%)較重視子女發展有助升學就業的能力。相對較少認為父母肯定自己其他非關升學就業的能力(60.4%)、讓自己看見發展職業的不同出路及可能性(64.1%)。
「自我能力感」與「希望感」相關,有助建立職業身份
發展不同能力,看見不同可能,青少年更有動力創路
多元迴歸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數據顯示,「希望感」有助建立職業身份(β= 0.26, p<0.001),此外,「自我能力感」有助培育「希望感」(β= 0.61, p<0.001);反映「自我能力感」與「希望感」同是建立職業身份的重要元素:青少年愈感到有能力,希望感便會愈強,即使面對困難仍相信有出路,如此,青少年的職業身份愈能夠被建立,有動力發展未來職業。
然而環境中什麼元素有助提升「自我能力感」及「希望感」? 根據相關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結果,在環境因素中,「肯定不同能力」與「看見可能性」分別跟「希望感」 (r = .446***,r = .428***)及「自我能力感」 (r = .353***,r = .319***) 有較強的正向關係。數據顯示愈肯定及鼓勵青少年發展個人不同的才能,讓他們看到在社會發展的各種可能性,青少年愈感到有能力面對未來工作的困難,對未來的希望感也愈強。研究結果反映不應單以學業成績判斷青少年能力,當青少年才能得到肯定,即使面對眼前困難,他們仍會傾向相信自己有能力應付,並看見自己發展的可能性,以致能夠建立職業身份。
香港社會發展以經濟主導,亦一直接受競爭是常態,是社會進步所必須的;學校為了回應社會需要,同樣著重學生的學業成績,希望加強他們在校及在職的競爭力。是次研究卻反映競爭激烈、發展單一的環境削弱青少年的能力感,擠壓他們職業發展的空間,甚至最終養育出憂於未來、怯於嘗試的一代。
生涯規劃一向著重青少年自我認識及能力發展,但處身偏重學業競爭的學習環境中只會適得其反,甚至有機會增加青少年挫敗感,認定沒有失敗的條件,不敢冒險發展自我。青少年除了需要升學就業輔導及資訊認識個人職業選擇,更需要一個能夠按自己性情興趣發展的環境,體驗發展不同能力的可能性,培養冒險精神及希望感,以致積極面對未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