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13年12月19日
近半青年不滿公屋商場營運
9成要求放權參與商場營運
臨近聖誕節,人們開始在逛商場時,購買聖誕禮物祝福身邊的人。然而,商場除了為了滿足消費,還應該有什麼功能?【突破青年研究網絡】(YRN)小組於2013年5月至6月期間進行了一項「青年對公屋商場觀感調查」。結果顯示,近半青年對現時公屋商場有負面感覺,4成青年更認為它們的商品格價難以承擔;他們普遍認為公屋商場未能達到其社區功能,逾9成受訪者期望能參與商場運作。
小組於大專院校訪問曾使用公屋商場的本地大專生。研究以自填問卷方式進行,結果共收回有效問卷522份。受訪青年中,6成(59.9%)至少居住公屋1年。
研究主要發現:
一、 近半受訪者認為公屋商場未能滿足社區功能
近年公屋商場因改變營運模式而備受批評,調查顯示,近9成(89.2%)受訪者期望公屋商戶可以與公屋居民閒話家常,近半(49.5%)受訪者亦表示現時公屋商場商戶與顧客關係疏離。另外,近半(53.1%)青年認為公屋商場感覺冰冷,而6成(63.6%)受訪者更甚少使用公屋商場。從以上數據可見,普遍受訪者認為公屋商場未能發揮社區功能。
公屋商場的目的原為滿足住戶及附近居民需求,故公屋商場會因應社區而出現不同商舖。近年公屋商場營運模式轉變,大型連鎖集團進駐,令公屋商場失去社區特色。集團標準化的服務亦有異於以往的街坊關係,以上數據反映青年期望重拾商戶與居民那種「街坊鄰里」的感覺。
小組於大專院校訪問曾使用公屋商場的本地大專生。研究以自填問卷方式進行,結果共收回有效問卷522份。受訪青年中,6成(59.9%)至少居住公屋1年。
研究主要發現:
一、 近半受訪者認為公屋商場未能滿足社區功能
近年公屋商場因改變營運模式而備受批評,調查顯示,近9成(89.2%)受訪者期望公屋商戶可以與公屋居民閒話家常,近半(49.5%)受訪者亦表示現時公屋商場商戶與顧客關係疏離。另外,近半(53.1%)青年認為公屋商場感覺冰冷,而6成(63.6%)受訪者更甚少使用公屋商場。從以上數據可見,普遍受訪者認為公屋商場未能發揮社區功能。
公屋商場的目的原為滿足住戶及附近居民需求,故公屋商場會因應社區而出現不同商舖。近年公屋商場營運模式轉變,大型連鎖集團進駐,令公屋商場失去社區特色。集團標準化的服務亦有異於以往的街坊關係,以上數據反映青年期望重拾商戶與居民那種「街坊鄰里」的感覺。
二、9成公屋居民期望參與公屋商場運作
除了重拾鄰里關係,作為屬於公屋居民的商場,青年亦期望能對公屋商場有權有責。95.6%受訪者期望商場提供公開空間表達意見,如設有公開意見板;同時,94.6%受訪者認為商場管理者應定期與居民溝通,確保商場服務切合居民需要,反映受訪者期望商場管理者能與居民合作。此外,88.5%受訪者表示會積極監察商場運作,可見青年期望參與商場運作,透過與商場管理者合作,建立一個更乎合社區需要的商場。
三、居民難付擔公屋商場消費 9成受訪者冀公屋商場管理者助居民創業
調查亦問及青年對公屋商場商品的承擔能力。近4成(37.1%)受訪者亦表示公屋商場商品定價非居民能承擔,反映現時公屋商場並未能為按居民消費力提供合適商舖。除了消費,青年亦視公屋商場為創業空間。9成(90.8%)青年期望商場管理者幫助區內居民創業,如以較優惠租金租舖,86.9%青年更希望公屋居民可優先租用公屋商場舖位。由此可見,青年希望公屋商場不止是為購物,更是推動社區文化和多元經濟的地方。
總結:公屋商場應發揮其社區功能 真正服務社區居民
調查發現,青年對現時公屋商場感到負面,他們期望公屋商場能切合區內居民需要,以及提供營商環境。除了購物,青年亦期望商場成為連繫居民的場所。而逾9成受訪者認為居民應有權參與商場運作,反映他們對公屋商場有歸屬感。
負責是次研究的青年研究網絡主席莫婉殷認為,公屋商場有其特色及任務,它既有商業元素,同時為建立鄰里關係提供空間。既然公屋商場是為了服務它附近的居民,讓居民參與商場運作是合適做法。商場管理者除了從商業角度考慮商場營運,亦需顧及公屋居民需要。居民能參與公屋商場的發展及管理,並透過使用公屋商場加強鄰里關係,相信無論青年還是其他公屋居民都會多使用公屋商場。
突破機構事工研究及發展部經理陳競存認為,公屋商場的使命是為基層居民提供必需的社區設施,惟隨著領匯上市後公屋商場卻變成純商業考慮的經營,失去了其發揮社區功能的使命。因此領匯可說是公屋商場管理的錯誤政策,社會應思考如何提出對公共事業與設施的營運規管,扭轉商業價值單一指標的取向。
除了重拾鄰里關係,作為屬於公屋居民的商場,青年亦期望能對公屋商場有權有責。95.6%受訪者期望商場提供公開空間表達意見,如設有公開意見板;同時,94.6%受訪者認為商場管理者應定期與居民溝通,確保商場服務切合居民需要,反映受訪者期望商場管理者能與居民合作。此外,88.5%受訪者表示會積極監察商場運作,可見青年期望參與商場運作,透過與商場管理者合作,建立一個更乎合社區需要的商場。
三、居民難付擔公屋商場消費 9成受訪者冀公屋商場管理者助居民創業
調查亦問及青年對公屋商場商品的承擔能力。近4成(37.1%)受訪者亦表示公屋商場商品定價非居民能承擔,反映現時公屋商場並未能為按居民消費力提供合適商舖。除了消費,青年亦視公屋商場為創業空間。9成(90.8%)青年期望商場管理者幫助區內居民創業,如以較優惠租金租舖,86.9%青年更希望公屋居民可優先租用公屋商場舖位。由此可見,青年希望公屋商場不止是為購物,更是推動社區文化和多元經濟的地方。
總結:公屋商場應發揮其社區功能 真正服務社區居民
調查發現,青年對現時公屋商場感到負面,他們期望公屋商場能切合區內居民需要,以及提供營商環境。除了購物,青年亦期望商場成為連繫居民的場所。而逾9成受訪者認為居民應有權參與商場運作,反映他們對公屋商場有歸屬感。
負責是次研究的青年研究網絡主席莫婉殷認為,公屋商場有其特色及任務,它既有商業元素,同時為建立鄰里關係提供空間。既然公屋商場是為了服務它附近的居民,讓居民參與商場運作是合適做法。商場管理者除了從商業角度考慮商場營運,亦需顧及公屋居民需要。居民能參與公屋商場的發展及管理,並透過使用公屋商場加強鄰里關係,相信無論青年還是其他公屋居民都會多使用公屋商場。
突破機構事工研究及發展部經理陳競存認為,公屋商場的使命是為基層居民提供必需的社區設施,惟隨著領匯上市後公屋商場卻變成純商業考慮的經營,失去了其發揮社區功能的使命。因此領匯可說是公屋商場管理的錯誤政策,社會應思考如何提出對公共事業與設施的營運規管,扭轉商業價值單一指標的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