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撮要                                                                                                                                                                                              2011年

 

促進溝通首重雙方心態 技巧為次

重要他者中 青少年與老師關係較差

突破機構於2011年10月至12月進行了一項名為「香港青少年溝通能力與人際聯繫研究」,主要探討青少年和三個「重要他者」 — 家長、朋友、老師的關係。研究發現青少年與別人的溝通質素取決於雙方的溝通心態及營造的溝通環境,而溝通能力對兩者關係並不重要。另外,研究亦發現在家長、朋友、老師當中,以老師和青少年的關係最差,相信與溝通機會少有關。 調查及樣本背景

是次研究對象為本地10至29歲青少年,以隨機抽樣電話普查訪問形式進行,成功訪問本地525名香港青少年,訪問成功率為7.6%(有效成功率為25.6%),樣本標準誤差少於±4.3%。受訪男性為48.9%、女性則為51.1%,平均年齡17.6歲,4成受訪者15-19歲(41.8%)。受訪者近7成半(76.3%)在學,兩成(20.5%)在職;約3成3(32.3%)受訪者學歷為初中或以下程度,近4成(39.6%)具高中至預科程度,達大專或以上程度的有28.1%。


研究主要發現:
一、 青少年人際相處以他人為先 人際技巧強
研究問及青少年與身邊人相處情況,發現青少年每日用3小時和朋友相處,與家人相處有2小時,和老師相處有0.5小時。青少年均主要以面談(父母:98.2;朋友:82.9%;老師:87.0%)和對方溝通。與父母、朋友溝通的內容主為閒聊(父母:68.8%;朋友:80.5%);至於和老師相處,則以交代生活需要(83.5%)為主。以5分為滿分,青少年認為和朋友的溝通質素最好,達4.2分,與家長的溝通質素為3.7分;與老師的溝通最低,有3.1分。

此外,研究發現77.7%受訪者願意為別人而犧牲自己的好處,84.2%受訪者表示做決定時常顧及別人感受,青少年願意為別人而放下自己的益處,這在人際關係中能促進雙方關係。研究同時發現青少年具良好「人際相處素質」。受訪青少年在各項能力及心態的得分頗高,5分為滿分,他們的「重視對方」(3.2分)、「同理心」(3.0分)及「言語表達力」(3.0分)素質最高。從上述數據發現,青少年無論在心態及能力上均具備充足條件成為人際相處能手。
47_網上圖片
研究同時發現,青少年具良好「人際相處素質」。
(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
二、增強溝通質素首重心態 技巧為次
研究進一步分析如何提高青少年與他者的溝通質素,結果發現心態比技巧更為重要。數據顯示,利他溝通心態、雙向溝通環境是構成良好溝通質素的要素;人際相處的各項能力對溝通質素的影響相對較微。由此可見,若要改善溝通,心態比技巧更為重要。適當調整心態,讓雙方有足夠發言機會、多考慮對方處境,能夠促進雙方溝通。

三、與老師溝通時間最少 質素最低
在三個重要「他者」之中,青少年與老師的關係最差。每日溝通時間中,青少年只與師長每日溝通0.5小時,比家長少4倍,比朋輩少6倍。而在相處時,多數青少年向師長交代生活、學習需要(83.5%);只有4.8%青少年會向師長分享個人心事。至於溝通質素中,與師長的評分(3.1分)亦是三者中最低(以5分為滿分),比父母評分低近2成(19.4%),比朋輩評分更低逾3成半(35.5%)。數據顯示,相對父母及朋輩,青少年與師長的相處時間很少,而且甚少情感交流。

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