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 主頁
  • 關於我們
  • 突破最新研究
  • 菁研工作小組
  • 搜尋引擎
  • 聯絡我們
  • Search

檔案整理者陳偉堯
提交日期19/12/2014
發佈日期11/2013
研究名稱穗港澳網絡欺凌調查報告
調查、委託機構香港遊樂場協會、 廣州市青年文化宮、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
抽樣方法非隨機抽樣
調查方法自填問卷
訪問對象香港、澳門、廣州青少年
樣本數量2460
主要數字、結果撮要

~ 受訪者過去一年的網絡欺凌事件中實際擔任的角色分別為旁觀者(73.7%)、受害人為(63.7%)、欺凌者為(17.0%)。

~ 受訪者認為自己在網絡欺凌事件的角色分別為旁觀者(49.3%)、受害人(19.1%)、欺凌者(16.0%)。

~ 年齡組別15-17歲有(75.3%)的人去年曾被一種或以上網絡欺凌行為攻擊。其次為18-24歲(68.9%)及12 – 14歲(65.5%)。

~ 常見的欺凌方式為「在網上不斷辱罵受害人」(57.0%)、「在網上公開散播有關受害人的謠言」(54.3%)及在網上社群以洗版等方式公開侮辱受害人(53.9%)。

~ 欺凌者的抑鬱及壓力指數分別是10.0及11.7,高於受害人(欺凌者的抑鬱指數為10.0,達到輕微抑鬱,焦慮指數為10.2,達到中度焦慮;受害人的焦慮指數為10.3,同樣達到中度焦慮)。

~ 每天上網時間與網絡欺凌的旁觀者(r=0.2,p>0.001)、受害人(r=0.1,p>0.001)及欺凌者(r=0.1,p>0.001)均有顯注正關係,即每天上網時間越長,越大機會成為網絡欺凌的旁觀者、受害人及欺凌者。

~ 受訪者青少年遇上網絡欺凌,最多會向朋友求助(26.8%),其次為警方(23.9%)及社工(20.5%)。三地受訪青少年遇上網絡欺凌時,向學校師長求助均為最少(14.4%)。
有關建議

~ 師長,社工應強化對網絡欺凌的了解及敏銳度,提 供適時的協助,減低有關事件其對青少年的傷害。

~ 支援及關注對象應包括欺凌者

~ 互聯網的平等特性,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網絡欺凌的受人。因此,在教育及宣傳時應提醒旁觀者已身陷危機中。
資料來源研究報告
關注課題異常或偏差行為
關鍵字欺凌、網絡

Post navigation

←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
Copyright © 2025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
Powered by BT Research 突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