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03年11月13日

 

五成青少年陷扭曲自我形象危機

錯誤纖體損害身心健康

突破機構於去年進行了一項「青少年纖體與身心健康研究」,研究發現本地青少年考慮減肥時,大多依循自我體型的觀感,過於客觀的體重指標(BMI);部份體重指標屬於過輕的青少年竟然正進行減肥。研究同時發現,扭曲自我體型的評價,加上錯誤減肥行為損害了個人健康及身心穩定的發展。相信錯誤自我體型的觀感主要是受傳媒近年鼓吹的纖體熱潮而來。

是次研究對象為本地十至二十九歲青少年。研究組以隨機抽樣電話普查的方式,訪問了本地1005名青少年,訪問成功率達41.5%,樣本標準誤差率少於3.0%。受訪者的年齡平均為18.1歲,當中以男性略多(52.0%),六成多(68.4%)依然在學,差不多三成(27.8%)為全職工作人士,近三成(29.1%)具預科或以上學歷。


研究主要發現:
一、減肥行為與自我形象
調查顯示,整體青少年中超過三成(36.3%)正進行減肥,其中13.5%屬「開始減肥不夠半年」,22.8%屬於「成功維持體重半年」。減肥方法大部份以「做運動」(39.3%)、「節食 / 飲食調節 / 減肥或健美餐單」(34.0%)及「食健身食品 / 減肥產品 / 纖體香薰 / 浸浴」(11.7%)等來進行減肥。 研究反映,青少年決定是否進行減肥,主要是受著自己主觀的感覺所驅使,並非基於客觀準則或個人健康,越不滿意自己體型便越趨向減肥。因此減肥行為的著眼點都集中於改善個人外觀或增強自信;調查中最能夠預測減肥的積極因素,包括「減肥可以著倒D靚衫」(82.7%)、「會增強你的自尊心」(74.2%)及「會令你更有活力」(64.7%)等。

二、自我體型觀感與客觀標準的錯配
研究顯示,二成七青少年認為自己是「比標準略肥」(23.3%)或「比標準過肥」(4.1%)。但根據客觀數據顯示,超過半數(51.1%)受訪者的體重指標(BMI)是「標準」,屬於「過重」或「肥胖/癡肥」的只有15.3%。由此可見,部分的受訪者只是主觀地認為自己體型屬不標準,與實際情況不乎(圖一)。數據反映,超過三成(32.0%)青少年不滿意自己的體型,顯示普遍青少年對體型非常重視,但欠乏正確的認識。
圖一:
深入分析研究數據,發現五成(50.3%)青少年對自我體型標準的認知是不正確的,以致出現一種自我體型觀感與客觀標準上錯誤配對的情況。整體三成多(33.4%)青少年錯看自己比實際為肥;一成半(15.5%)體重指標屬過輕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體型是「標準」;體重指標屬標準的受訪者中,13.5%認為自我體型「比標準略肥」,9.0%相反認為自我體型屬「過輕」(圖二)。
24_Unsplash_yunmai
研究同時發現,扭曲自我體型的評價,加上錯誤減肥行為損害了個人健康及身心穩定的發展。。
( 圖片來源:yunmai, unsplash )
圖二:
基於以上錯配的情況,研究發現超過二成五體重指標 (BMI) 屬於「過輕」的人士錯誤地進行減肥,其中7.3%是「開始減肥不夠半年」,18.9%更已經「成功維持體重半年」;相反,體重指標屬於「過重」的受訪者,卻有三成表示「在未來半年沒有減肥計劃」。整體而言,有15.3%的受訪者既是在「錯看自己肥」及「進行減肥」的階段。

三、錯誤減肥對身心的損害
類似的錯配行為更損害個人的身心健康及發展。研究顯示自我體型與客觀標準錯配的受訪者,他們的個人自尊感較低、身體狀況較差,這是值得關注的。研究顯示進行減肥的青少年之身心健康狀況是明顯較差,他們感到不舒服、看醫生、食藥的次數也是較多,個人自尊感相對較低;因此,減肥帶來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同一項研究中發現,有做運動習慣的青少年,不但有較佳的健康觀感、身心狀況和個人自尊感,而且感到不舒服、看醫生、食藥的次數也較少,可見做運動對個人身心健康發展是起了穩定及積極的作用,確保個人能達致平衡的生活方式。

總結:
培育正確的價值觀,全面推行運動的習慣
負責是次研究的健康心理學家鄧焯榮博士指出,錯誤減肥對個人身心是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反觀,做運動卻可以令身心有較整全及平衡的發展。由此可知,減肥雖然可以令人擁有滿意的身型及自信,但卻在不知不覺間影響身心健康,亦容易引導人將自尊建基於外來的觀感,多於個人實際能力及表現。

鄧焯榮建議,學校老師及家長應在課堂及日常生活中向青少年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念,讓青少年明白個人的價值是建基於內在素質及外在資源。此外,學校也應教育青少年如何辨識傳媒對標準體型塑造所帶來的影響,加強青少年注意自己身體狀況的意識,進一步在校內全面推行做運動的習慣,確保培育下一代能健康整全地成長。

越纖越美成為時下趨勢
從事青少年與傳媒研究的突破研究員陳之虎表示,近年傳媒鼓吹瘦身熱潮已令時下的青少年陷入「人減我減」、「唔減唔靚」的情況。纖體廣告標榜藝人夢幻般的成功經驗,共同塑造了時下體型標準的「奇想」,令人普遍有「越纖越美」的錯誤觀念。結果令體型屬於標準、甚或過輕的人士紛紛加入纖體行列。背後的商業理念,其實只是想不斷以極端的體型標準,令更多人士落入需要減肥的網羅,擴大纖體的市場從中取利。所以,錯誤減肥的增加,其實是商業圖利的惡果。

突破機構臨床心理學家蔡暉明表示,年青人認同時下「瘦才是美」的觀念盲目地跟風減肥,很容易會減出禍來,情況嚴重可能會形成進食失調症,如厭食症和暴食症。減肥原來會令人「上癮」,因為自己付出的努力能夠獲得成果,能夠令人產生短暫的成功感和控制感。同時,亦得到身邊的朋友讚賞、羨慕和認同。這對於年青人是非常具吸引力,他們會更加努力去減肥,甚至惘顧自己的健康也要追求這種感覺。因此,家長和老師需要協助年青人發掘並欣賞自己多方面的優點,讓他們的成就感和自信不是單單建基於外表和身型,而減肥也不再是他們唯一得到成功感和認同的途徑。

蔡暉明指出年青人注重「外在美」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需同時培養「內在美」。若果要建立健康的自我形像,年青人可循著以下五方面發展:(1) 建立專長和嗜好:可在學業、運動、音樂和藝術等方面發掘自己的長處從而建立自信;(2) 培育內在素質:如樂於助人的性格、面對逆境的能力等;(3) 訂立奮鬥目標:從訂立和實踐一些具體的目標中,可建立成就感; (4) 建立互相扶持的好友:成長充滿壓力和挫折,朋友的認同和支持是非常重要; (5) 增進家人間之感情:得到家人的接納和欣賞,能建立安全感。


建立健康自我形像錦囊
健美瘦身非主要,傳媒鼓吹易動搖;
建立專長訂目標,內在素質最美妙;
知己好友不可少,家人接納好支緩;
平衡生活最要緊,身心健康齊建立。

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