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興趣化」職展與工作前景 ‧ 青年故事
觀點
工作及職業發展
青年故事(一)
阿 Dor,大學三年級生
阿 Dor 於初中開始愛上攝影,想過要當攝影師,分享認為美的故事。高中時,她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職業路向,發現自己對人的情感世界亦稍感興趣。在衡量過攝影行業收入不穩、家庭經濟壓力後,最終卻步,選擇修讀社工課程,成為社工。與此同時,探索如何將攝影這興趣用於社工的工作中。

研究發現,六成半(64.9%)受訪者認為愈了解就業環境,愈發現興趣不能成為職業,而當青少年有「去興趣化」傾向,他們的職業發展焦慮感亦會增加。

生涯規劃課程需要你找到自己興趣,但現實卻告訴你「興趣不能當飯食」,青少年應該怎麼辦?
45_jobmarket
(圖片來源: jobmarket)
青年故事(二)
Henry,大學四年級生

中學時代的生涯規劃課未有足夠資訊,以致當年以為入讀大學的心儀學科後便能找到相關職業。然而,當入讀心理學系後,才發現其發展前境並不理想。基於香港的職場環境及家庭經濟狀況,他只能放棄成為心理學家的道路,從事在現時社會中更有發展空間(「搵到食」)的職業 – 保險經紀。

研究發現,五成(49.9%)則會為生活選擇主流職業,放棄個人興趣;可見本地就業市場狹窄,導致他們選擇職業有「去興趣化」傾向。

大學教育本對青少年裝備自己未來職業具正面作用,可是,當青少年意識到社會缺乏空間發展個人興趣時,他們會變得焦慮。

我們,應如何解除青少年的枷鎖,讓他們按自己的身份做應做的事?

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