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04年9月

 

三成青少年抱信賴心態參與占卜、轉運活動

突破資訊研究組領導的【香港青少年研究檔案】工作小組,去年7至8月間進行了一項「占卜與轉運青少年調查」,發現本地10至29歲的青少年中,超過六成在過去一年曾參與占卜或轉運等活動,整體更有三成是抱有信賴的心態來參與。深入分析顯示,對「占卜與轉運」抱信賴心態的青少年,多是對自己、現時生活和未來表示不滿,此反映生活的無力感正驅使他們參與此類活動。

是次調查以「網上自填問卷」形式進行,對象為10至29歲青少年,共收回有效問卷713份,回收率為51.3%。受訪者多為女性(72.3%),八成(80.9%)依然在學,一成半(15.3%)為全職工作人士,分別有四成多具中學程度(47.8%)及大專或以上學歷(48.2%)。


研究主要發現:
一、部分參與時會抱信賴心態
調查發現,八成(80.0%)受訪青少年過去曾參與有關「占卜」的活動,包括曾「以占卜心態看星座運程預測」(69.7%),「求籤」(26.3%)或玩塔羅牌(24.6%);另外,五成(50.8%)受訪青少年曾參與「轉運」類型的活動,包括曾「配戴平安符/特殊玉器/吉利物品」(31.3%)、「購買或配戴水晶」(30.3%)。整體而言,超過六成(64.9%)青少年在過去一年內曾參與占卜或轉運有關的活動,比率甚高。

調查又發現青少年在參與這類活動時,較多抱有玩樂或好奇的心態,參與多基於「好奇」(62.7%)、「反正對自己無害,又沒有甚麼後果,一試無妨」(57.6%)和「當是遊戲般玩玩」(43.0%)。然而,五成多(55.5%)參與者表示仍抱有一些信賴的心態,包括「它可以給我一些意見」(33.8%)、「曾經試過,覺得準、有效」(21.6%)、「不太如意,想改變下」(17.0%)、「想趨吉避凶」(15.1%)及「我相信它有效幫助我解決問題、困難」(11.4%)。

整體計算,現時三成(31.8%)青少年在參與「占卜與轉運」時會抱有信賴的心態,情況值得關注。
28_網上圖片
數據顯示,以信賴心態參與的青少年(佔整體三成),他們參與「占卜與轉運」等活動較一般人為頻密。
(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
二、較多對有關活動半信半疑
調查訪問青少年對占卜或轉運活動觀感,只有一成多(16.4%)參與青少年表示「頗為相信」或「完全相信」,較多是「完全不相信╱大部份不相信」(29.5%)或「半信半疑」(54.1%)。整體四成(41.9%)青少年認為「『占卜與轉運』其實是迷信、不可靠」,三成(31.8%)認為「『占卜與轉運』活動純粹是一種潮流、商品」;對以上抱持「一半一半」態度的青少年較多,分別有四成多(45.9%,46.8%)。

雖然如此,仍有一成多青少年認為「『占卜與轉運』其實是一門科學」(18.7%)或「人到了無助的時候,參與『占卜與轉運』是可行的方法」(16.5%);少數人認為「『占卜與轉運』是預知和改變未來的好方法」(3.3%)。

三、信賴人士較多對生活感無力
數據顯示,以信賴心態參與的青少年(佔整體三成),他們參與「占卜與轉運」等活動較一般人為頻密,並且傾向相信和遵守有關規條,亦認為遵守規條是重要的。他們求助於「占卜與轉運」的事情主要是「愛情」(78.3%)、「學業」(69.3%)的範疇,其次是「朋友關係」(46.3%)和「健康」(43.4%);他們對現時生活最不滿意的範疇是「愛情」(36.0%)和「學業」(19.4%)。

調查發現,參與「占卜與轉運」活動對此類青少年待人處事和人生計劃有較強的影響。過半數認為少許或頗多的影響了「他們對生活和待人處事的看法」(62.5%)、少許或頗多「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人生計劃或路向」(52.1%)。

深入分析顯示,此類以信賴心態參與的青少年,他們的「個人自信心」及「對現時生活的滿意程度」明顯較其他人士為低,「悲觀感」亦明顯較強。此反映他們擁有較強的生活無力感,對現時生活感到疑惑、或是難以掌握(uncertain),相信這是驅使他們認真及以信賴的態度參與「占卜與轉運」活動的原因。

總結:
參與調查的突破研究幹事陳之虎表示,是次調查的課題是由一群協助研究工作的年青人(即工作小組)提出,以年青人的角度來關注青少年的生活狀況。雖然「占卜與轉運」類型活動自古至今都一直存在,但現時此類活動多傾向以切合年青人的包裝、潮流玩意等型式出現,對青少年的影響實不容忽視。是次調查反映青少年的生活感無力高,這正是青年工作者需要留意,並嘗試作出適當的開導及指引。

註:突破【香港青少年研究檔案】工作小組成員:
陳之虎、關惠之、張偉倫、范彩芬、 江巧儀、曾敏芝、張靄慈、郭慧嫻、 吳雪華、陳檸玲、陳佩恩。